當前位置 >> 優勢産業

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新材料産業發展專項規劃

發佈時間:2011-12-06 09:24:37

  為貫徹落實國家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戰略,增強新材料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壯大新材料産業規模,促進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特製訂本規劃。規劃期為2010-2015年。

  一、發展現狀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研發的、比傳統材料性能更加優異的一類材料,是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我國一直將新材料産業列為重點支援領域,新材料産業增長態勢良好,雖離材料強國還有一定差距,但已成為一個材料大國。我省新材料産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新材料總量位居全國的第一方陣,2009年全省新材料産值1826億元,實現增加值4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28%,佔高新技術産業總産值的406%;其中,歸屬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總産值約1000億元、增加值290億元。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中,新材料企業188家,佔全省高新企業總量的20%,居第1位。

  一是産業基礎良好。形成了先進儲能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先進硬質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五個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領域。其中先進儲能材料品種最齊全、産業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硬質合金産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炭/炭複合材料、高分子複合材料異軍突起,名列全國前茅,以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為基礎的新材料開發取得長足發展。擁有科力遠新能源、時代新材、有色控股、華菱集團、巴陵石化等龍頭企業,形成了 長(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為密集區的産業佈局。

  二是創新能力較強。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材料創新體系,擁有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等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19個國家和省(部)級研究中心,兩院院士10多名,研發能力較強,近三年取得國家和省級科學技術獎勵70多項,居全國前列。炭/炭複合材料、先進儲能材料、高性能鋁材製備技術及鋁源高效利用技術等處於國際先進水準,超硬材料、樹脂基複合材料製備技術居國內前列,硬質合金工具産品等新材料技術標準由我省株洲硬質合金集團參與制定。

  三是市場空間廣闊。近幾年來,國家的汽車、工程機械、風電裝備、大飛機、高速鐵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産業的快速發展,使我省新材料産業年均增長20%以上,為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省新材料産業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關鍵核心技術較少,技術整合度較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且規模小。

  二、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推進我省新型工業化,以裝備製造、交通運輸、新能源、節能環保和資訊等高技術領域對新材料的需求為牽引,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重大工程為抓手,以量大面廣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為重點,鞏固和提高我省優勢新材料産業的地位和水準,大力培育新興材料,培育具有領先全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新生長點,促進新材料産業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累計投入500億元,新材料産業實現增加值1000億元,年均增長23%左右,對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的貢獻率保持在40%以上。先進儲能材料、先進硬質材料保持現有領先地位,先進複合材料、金屬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培育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10家,50-100億元的企業20家;建設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達50家,材料研發和應用技術取得新突破,年專利申請量2000件以上。

  到2020年,新材料産業總體水準進入全國前5名,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

  三、重點領域

  根據國際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省的實際,將優先發展先進儲能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做強做精先進硬質材料和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積極培育基礎原材料的提質升級,扶持新興材料發展,繼續攻克新材料産業化共性關鍵技術,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

  (一)先進儲能材料

  圍繞電動汽車和大功率儲能裝備對電池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攻克比容量和比功率不足、寬環境適應性和高安全性不強、生産自動化水準低等帶來的成品一致性差、壽命短、成本高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以下內容:一是電動汽車用大功率動力電池關鍵材料;二是動力型超級鉛酸電池複合極板材料、超級電容器材料;三是全釩液流電池、燃料電池等儲能器件用關鍵材料。到2015年,實現增加值220億元。

  (二)先進複合材料

  圍繞交通運輸、能源和電力、航空航太、大型艦船等對複合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攻克基於國産原材料的超長超厚整體部件液相浸漬工藝、快速化學氣相沉積/滲透增密工藝、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製備工藝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以下內容:一是複合材料關鍵原輔材料;二是高性能炭/炭複合材料;三是高性能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到2015年,基本建立複合材料産業鏈,實現增加值100億元。

  (三)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

  圍繞先進裝備對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的需求,攻克大規格鋁型材和鍛件、大盤重鈦合金寬軋帶卷的生産關鍵技術,重點發展以下內容:一是鋁、鈦等高性能有色金屬結構材料;二是高品質板帶箔,大規格板材、型材和鍛件等産品。到2015年,實現增加值230億元。

  (四)先進硬質材料

  主要圍繞機床(車)、工程機械、裝備製造、航太航空、交通運輸等領域對先進硬質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攻克超細超勻超純粉體的合成技術、高強高韌功能結構一體化材料製備技術以及硬質材料的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以下內容:一是超細晶硬質合金、超粗晶硬質合金、涂層硬質合金;二是高檔聚晶金剛石複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産品;三是高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高新型陶瓷材料。到2015年,實現增加值100億元。

  (五)基礎原材料

  圍繞優勢規模基礎原材料的提質升級,重點發展以下內容:一是第三代汽車板、高性能硅鋼、管線鋼、核電用鋼等高端鋼材品種;二是有色金屬材料,主要是高純鎢、鉬、鉛、鋅、銻、鉍、銅等;三是稀土金屬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高純氧化物和高純金屬、稀土核探測材料和新型核燃料等;四是高檔煉油催化新材料、鋰係聚合物、特種環氧樹脂、己內酰胺、特種有機纖維、鹽化工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15年,傳統優勢材料産業水準上層次、規模上臺階,新材料與優勢規模原材料融合發展,實現增加值300億元。

  (六)其他新興材料

  圍繞培育新的增長點,主要發展電子元器件支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環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醫用新材料、奈米材料及其器件等,實現增加值50億元。

  四、主要任務

  (一)構建三類支撐平臺

  1技術創新平臺

  一是高水準建設“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為國際領先水準的綜合性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和産業孵化器;二是建設 “大型交電裝備複合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炭/炭複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三是建設20多個鋼鐵、有色、石化等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或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以及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通過技術滲透,全面帶動新材料産品擴大市場份額。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並梯次整合和部分原始創新,使我省的整體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三名的位置。

  2共性檢測平臺

  根據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的總體佈局,在五大重點領域配套建設面向産業自身且服務會的共性檢測平臺:一是在先進儲能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電池材料及電池檢測中心;二是在先進複合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高分子複合材料檢測評價中心;三是在金屬新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金屬新材料檢測中心;四是在先進硬質材料領域提升國家級硬質合金分析測試中心技術水準;五是在化工新材料領域重點建設國家精細化工檢測評價中心。

  3産業戰略聯盟

  鼓勵新材料企業與裝備製造企業建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支援組建電動汽車關鍵材料及應用、交通裝備關鍵材料及應用、高性能交通用鋁合金材料、工程機械關鍵材料及應用、有色金屬鎢及硬質合金、節能環保關鍵材料及應用等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託入盟企業開展新材料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推動新材料産業與裝備製造業的融合發展。

  (二)發展五類産業基地

  按照《湖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08-2020年)》原則,國家、省、市高技術産業基地、78個省級開發區的總體佈局和現有工業基礎,建立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具有輻射和帶動效應的新材料産業園區,提高新材料産業的聚集度:一是在長沙高開區、株洲高新區、湘潭高新區建設綜合性的新材料産業園;二是在岳陽雲溪區和衡陽松木工業園建設精細化工産業園;三是在湖南郴州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産業基地;四是在湘西自治州建設鋅錳等深加工産業基地;五是在湖南汨羅和永興建設迴圈經濟産業園。

  (三)實施六項材料工程

  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交通裝備、新能源裝備、航空航太、節能環保等産業對關鍵材料的需求,及化工、鋼鐵、有色等優勢規模材料産業提質升級的需要,著力扶持20多家重點企業,70多個重大項目,形成既有規模效益又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骨幹企業集群。重點支援實施六大關鍵材料工程,有效支撐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優勢規模材料産業的持續發展。

  1電動汽車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電動汽車産業發展需求,重點實施四類電動汽車關鍵材料工程:一是大功率動力電池能量包材料工程;二是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材料工程;三是超級電容器及超級電池材料工程;四是輕量化結構車體用鋁合金和複合材料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有效支撐我省新能源汽車發展,帶動新能源材料産業規模的快速增長。到2015年,形成年産汽車動力電池能量包20萬台套、先進電池材料15萬噸、超級電容器100億法拉、汽車鋁合金板和複合材料30萬噸的生産能力。

  2工程機械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工程機械對高強度結構鋼、高性能刀具、耐磨材料等的需求,重點組織實施三類材料工程:一是超細晶高精度硬質合金以及超粗晶、耐磨損、長壽命硬質合金工程;二是功能梯度硬質涂層材料工程;三是精密超硬材料磨具與刀具(人造金剛石及製品、金剛石複合片、立方氮化硼複合片)、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徹底改變高性能刀具、耐磨件等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提高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準,繼續保持我省工程機械産業的優勢地位。到2015年,形成年産高性能硬質合金600噸,精密超硬材料切割與磨削刀具100萬套/(片)、人造金剛石精粉10億克拉、金剛石複合片和立方氮化硼複合片500萬片的生産能力。

  3交通裝備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交通裝備應用高端化、結構輕量化需要,重點組織實施三類關鍵材料工程:一是鋁合金、鈦合金和炭/炭剎車材料在航空航太、高檔車輛上的應用工程;二是鋁合金等有色金屬、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在軌道交通車體、船體、汽車車體和橋梁等上的應用工程;三是新型高分子減振降噪材料在高速軌道交通裝備、橋梁和車體上的應用工程等。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推動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保持國內領先地位,牽引輕質結構材料跨越式發展。到2015年,形成年産5000噸高性能航空鈦合金材料、1萬噸高性能海洋耐蝕寬幅鈦卷板、輕質車體結構材料5000套、汽車用鋁材30萬噸、200套複合材料船體、5000萬套新型高分子減振降噪材料及其彈性元件、200噸炭/炭航空剎車材料的生産能力。

  4新能源裝備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新能源關鍵裝備發展的需求,重點實施四類關鍵材料工程:一是超長風電葉片複合材料工程;二是核能裝備用材料工程;三是全釩液流電池材料工程。四是太陽能光伏電池材料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為我省新能源裝備製造業提供關鍵材料支撐,帶動相關材料産業的發展。到2015年,形成年産各種型號風電葉片3000套,核電用高品質鈦管5000噸,釩電池堆6萬千瓦及其釩電解液2萬噸,太陽能光伏電池用微細球形金屬粉末3萬噸的生産能力,太陽能功能薄膜材料實現産業化。

  5節能環保産品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改善生態品質的需要,主要推動實施四類材料工程:一是環境相容和降解材料工程(高性能水性功能塗料、建築節能材料、可降解塑膠、塑膠回收利用等);二是水處理材料工程(高端環保水處理反滲透膜、新型凈水材料等);三是高效輸電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芯倍容量鋁絞股線等);四是節能家電材料工程(高性能永磁電機磁瓦、高性能發光材料)。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提升我省節能環保産業競爭力,到2015年,形成年産水性功能塗料20萬噸、高端水處理反滲透膜20萬支、稀土永磁鐵氧體2萬噸、釹鐵磁硼4000噸、高性能稀土發光材料1000噸、複合材料整體浴室50萬套、節能建築複合材料單元3萬套、複合材料芯倍容量鋁絞股線5700千米的生産能力。

  6 關鍵基礎材料提升工程

  圍繞重大工程對優勢規模基礎材料提質升級的需要,主要推動實施五類材料工程:一是稀土及有色金屬深加工工程;二是鋼鐵材料提升工程;三是石油化工材料提升工程;四是稀貴金屬迴圈利用工程;五是新型精細化工材料提升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促進我省化工、鋼鐵、有色等優勢規模産業的優化升級,培育新的新材料産業增長點。到2015年,形成年産高端鋼鐵材料500萬噸、高性能三氧化二銻催化劑等銻深加工材料25萬噸;有機高分子材料80萬噸、己內酰胺40萬噸、精細化工材料100萬噸的生産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著力加大省財對新材料産業創投基金和長(沙)株(洲)(湘)潭兩型會産業基金中的新材料産業子基金等的引導和配套力度,積極發展私募基金、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支援企業上市融資。二是在現有擔保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新材料産業信用擔保體系,運用風險準備金的財貼息、風險補償等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材料産業的信貸支援。三是對符合省以上規劃的新材料重點項目,減少行事業性收費,降低稅收或抵補稅收,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減少土地出讓金。四是設立人才引進基金,重點引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專利技術的高端人才來湘發展新材料産業。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