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許難以相信,北宋以前的中國是沒有“菜係”、沒有都市餐飲經濟的中國。
宋朝是古代中國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宋人的衣食水準,已經非常接近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
宋是河南最輝煌的時代,宋更孕育了偉大的豫菜。在北宋以前,中國沒有像模像樣的菜。秦漢時,國人基本上是“粒食”──把谷粒放瓦罐里弄熟了就著黑鹽吃。入唐,民族融合,胡餅自西傳入中原,飲食進入“麵食”時代。宋代冶鐵量、採煤量數十倍于唐,鐵器廣泛用作炊具,煤炭廣泛用作燃料,解決了制約烹飪發展的兩大物質瓶頸,餐飲業突飛猛進,飲食進入“肴饌”時代,達到了古代中國的最高峰。
中國今日所謂“菜係”的祖先豫菜,就在北宋,在開封,有史以來第一次形成了陣容整齊的體系: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民間菜和寺庵菜。那時,開封是中世紀版的紐約,《清明上河圖》裏最繁華的一段,集中了酒樓茶肆。11世紀世界上最優秀的政治家、美食家和藝術家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米芾在這裡盡情“派對”,仁和樓、潘樓等東京72正店,店店是高端豫菜品牌,個個是“河南餐飲形象”。
那麼,豫菜到底是什麼?河南豫菜,遙承夏啟“鈞臺之享”,遺風于伊尹割烹,周公宰治,周秦已傳五味和,漢唐愈行中庸道,在宋為宮廷宴,明清傳官府菜。
豫菜,是中餐的根,是中國烹飪的魂,是和豫劇、少林武術一樣偉大的河南文化名片!
鄭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