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日報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一週年掠影
觀星臺
少林寺
登封,一個歷史名城。
她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總面積1220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市)”。
登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陽城,即今天的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則因西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而得名,金代將登封、告成兩縣合併為登封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聞名世界的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嶽廟乃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道觀,嵩陽書院則是北宋鴻儒程顥、程頤兄弟講學之所,是宋明理學的發源地之一。綿延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使登封成為“儒道佛”三教薈萃之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三教合一”的一個縮影和一文一武兩大文化發源地,登封在中華史冊上熠熠生輝。
如今,登封市是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功夫之都”。禪武文化獨具特色,少林武術規模發展,全市有少林塔溝武校、鵝坡武術專修學院、小龍武院等武術院校48家,在校習武的海內外學子達5萬人之多。
登封市是馳名中外的“文物之鄉”,素有“伸手摸住秦磚瓦,抬腳踢到漢文化”的説法,現有文物古跡1127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16處,居全國縣(市)之首。
登封市是清新秀麗、個性鮮明的山水城、園林城、生態城。這裡山水秀麗,環境優美,自然景觀有中嶽嵩山、三皇寨、盧崖瀑布、九龍潭、石淙河、白沙湖等,形成了武術遊、文化遊、天文遊、地質遊、宗教遊、考古遊、山水遊、鄉村遊8條旅遊線路。少林寺風景區已被命名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山水養生,武術健身,禪音凈心”《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則成為河南省文化旅遊的一面旗幟;在第34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河南省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産。
登封境內的中嶽嵩山獨特的五世同堂的地質結構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礦産資源,登封現已探明礦産種類41種,主要有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硅石、花崗岩、麥飯石等,其中尤以煤炭、鋁釩土儲量為大,煤炭保有儲量31億噸,鋁釩土2.4億噸,是全國15個商品煤生産基地之一,是全國100個電氣化試點縣(市)之一,是河南省兩個鋁釩土基地之一,現代裝飾材料花崗石儲量30億噸,品種齊全,品質上乘,硅礦儲量8億噸,被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譽為神奇的“嵩山藥石”──麥飯石儲量2億噸。
近年來,登封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施“四新聯建”戰略,強力推進跨越式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力求“做好兩篇文章,實現兩個轉變”,打造“實力登封、生態登封、文化登封、和諧登封”,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産總值實現189.02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32.78億元,同比增長15.1%;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43億元,同比增長33.1%;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7.9%,位居鄭州六(縣)市第二位;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3.41億元,同比增長27.3%,增速位居鄭州六(縣)市第一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完成5287元,同比增長21.1%,增速位居鄭州六(縣)市第一位。在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價中位居第64位。
一座文化聖山
嵩山,一座文化聖山。
位於登封境內的中嶽嵩山,為全國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是名聞遐邇的旅遊勝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之地,是夏商週三代的建都之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天地之中的神聖地位,歷代帝王的尊崇祭祀,三教薈萃的文化優勢,使嵩山成為文人學士遊宴講學、僧佛道學家傳教修行、三教九流説古論德的聖地……嵩山,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燦爛的文化瑰寶,在嵩山的山麓峰巒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獨特的歷史建築群。這些建築,點綴在山野叢林中,為整個嵩山增添了無限神秘的色彩,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徵。這些建築,包括了中國古代的禮制建築、佛教建築、教育建築和科技建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2010年8月1日,世界遺産大會做出決議,將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這標誌著中國第39項瑰寶被載入世界遺産重點保護名冊。
在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而天地中心則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則在鄭州登封,因而這裡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幾大主流文明──儒、道、佛都在這裡建立了弘揚傳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這裡也成為人們測天量地的中心,這一歷史背景使得這裡匯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紀念建築,其精華,即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築。測景臺創立於西周(約西元前1037年),周公為測日影定地中在此建土圭,唐代(西元723年)倣舊制改建成了石圭。觀星臺建於元代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西元1276-1279年),郭守敬以此為中心點觀測並推算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歷,其精確度與現行西曆僅相差26秒,創制時間卻早了300年。兩座建築是中國人智慧和天才創造力的體現。
嵩嶽寺塔建於北魏正光年間(西元520-525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築。她是中國建築藝術與西域建築藝術交流結合的完美見證,代表了東亞地區同類建築的初創與典範,在世界建築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寺內現存明、清建築30余座,每座建築都承載著令人盪氣迴腸的歷史故事。五百羅漢朝毗盧、少林拳譜、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畫以及現存的數百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創新與發展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成為中國在海外最閃亮的一張名片。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西元689年至1803年間的古塔241座和現代塔2座,是中國現存古塔數量最多的塔群,被譽為“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
少林寺初祖庵建於宋代(西元960-1279年),其建築是現存的宋代磚木建築罕見精品,更是中國第一部建築寶典──宋代由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頒布後最初的珍貴實證。她也以紀念中國禪宗開山祖達摩而成為廣受注目的宗教聖殿。
會善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西元471-499年),寺內現存元、明、清時期建築9座,是唐代天文學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現存元代建築是當時(西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貴的代表作。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西元484年),宋代(西元960-1279年) 成為全國四大書院之首,是中國最早的書院之一,也是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和傳播中心。其規劃佈局和實物留存獨具特色,對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標本意義。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建於東漢年間(西元118-123年),是中國僅存的時代最早的廟闕,代表了中國古代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雕刻于漢三闕上的馬戲、蹴鞠、夏禹化熊、啟母化石、幻術、鬥雞等畫面,以及篆書銘文十分精美,是漢代藝術風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這組建築種類之多、規格之高、歷時之久、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舉世罕見。它們是中國古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築類型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漫長髮展的濫觴,更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為已消失的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東方古代建築藝術殿堂和一處無可替代的人類世界文化遺産。她以凝練與舒展、雄渾與博大、滄桑與輝煌,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瑰麗之華和中華悠久歷史的璀璨之光。
一張燙金名片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無疑是登封的一張重量級的燙金名片。申遺成功,最終確立了登封作為“天地之中”的獨特文化地位。一年來,登封市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過程中強化保護,獲得了遺産保護和旅遊發展的雙贏,“天地之中”的名片逐漸叫響全國。
登封市委書記王福松告訴記者:“登封今後一個時期,將按照‘保護大嵩山、發展大旅遊、形成大産業’的總體思路,著眼培育戰略支撐産業,突出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全力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登封市市長鄭福林介紹,自“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以來,登封市嚴格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健全保護管理機構、制度,專門成立了“登封市世界文化遺産管理辦公室”,實行動態監護和24小時輪崗督察。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記錄檔案,製作、設立了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標誌和界樁。同時,健全了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日常檢查制度,制訂火災、水災、地震等災害應急預案,為8處11項建築群安裝了避雷、防盜等安防、技防系統,以加強文物保護的安全性。在“申遺”成功後,該市先後舉辦了遺産保護知識競賽、法律法規宣傳諮詢、“萬名市民看遺産”等公眾互動活動,向社會傳播文化遺産價值和保護管理知識。針對中小學師生,編印《嵩山歷史建築群知識讀本》及幼兒讀本免費發放,普及遺産保護知識;針對機關幹部,開展義務宣講、教育諮詢、知識培訓等活動,讓其掌握保護管理知識;針對遊客組織志願者講解遺産保護知識;針對地方群眾,組織宣傳志願者走村入戶,強化《村規民約》學習,宣傳遺産保護知識,全市群眾對於“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保護意識和自豪感、認同感逐漸深入人心。
緊緊抓住“申遺”成功的契機,登封市深入推進嵩山文化研究,積極開展以天地之中、文化聖山、功夫之都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努力打造“天地之中”品牌。從今年4月1日開始登封市在央視CCTV-1/新聞《新聞30分》、CCTV-4《中國新聞》、CCTV-NEWS專題精粹套推出“天地之中 功夫之都 文化聖山”登封城市形象片。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教頻道連續推出的《嵩山秘笈》、《古剎秘史》等專題片紀錄片,以及各地方檯的宣傳更是為“天地之中”品牌的打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登封電視臺還專門開設旅遊頻道對登封的文化旅遊進行推介。在此品牌的推動下,登封市一些景區紛紛推出免費送世界遺産景區門票的優惠活動擴大宣傳,各個旅行社也紛紛推出以“天地之中”為品牌的旅遊線路。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全市共接待遊客415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門票直接收入1.89億元,增長5.2%,境外遊、高端遊、科考遊的數量不斷增多。
利用“天地之中”品牌,登封市樹立“大旅遊”發展理念,強力推進“天地之中”旅遊新城規劃建設,提升文化旅遊産業整體競爭力,促進旅遊業態由單純的觀光旅遊向觀光體驗、休閒旅遊、地質旅遊、養生旅遊、國學培訓等複合型旅遊轉變。目前,“天中旅遊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級城市設計方案初次評審,中嶽文化苑台商投資項目已簽約,鄭州大學嵩陽書院、嵩山國家地質博物館等項目,音樂大典二期工程、錦鵬生態苑五星級酒店等項目正在加緊施工。登封市還策劃了2010~2020年150多個文化旅遊重大投資項目,總投資約1200億元,“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超500億元,力爭“一年打基礎、兩年上項目、三年顯成效、五年見新城”。
責任編輯:lele
鄭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