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0年8月1日7時43分,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傳來喜訊,中國世界文化遺産提名項目──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第34屆大會上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産,這也是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後的第3處世界遺産。
在巴西利亞,河南代表團慶祝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嵩嶽寺塔、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嶽廟、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築。
聚焦: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之旅
世遺標準共六條 “天地之中”佔兩條
入選世界文化遺産有何“硬指標”?“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符合哪些標準?8月1日,記者從登封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申遺背後的一些內幕。
入選世界文化遺産有何“硬指標”?“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符合哪些標準?8月1日,記者從登封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申遺背後的一些內幕。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關於世界文化遺産列入標準共有六條,只要符合前五條中的任何一條(其中第六條不能單獨使用),就可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鄭州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價值不僅符合列入標準第三條,而且符合列入標準第六條。
標準三:“能為一種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中國古代對宇宙形態的觀察和探索開始於3000年前,直到十五十六世紀才漸漸停息。在長達10多個世紀的歷史時期,許多朝代的統治者宣傳推廣“天地之中”的宇宙觀,並被社會廣泛接受。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8處11項建築分別代表不同時代的各類主導文化:創建於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中嶽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築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聖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嵩嶽寺塔、少林寺建築群和會善寺,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餘年來,它們影響了廣大範圍內的宗教建築形制。
因此,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是一個業已消亡的科學、教育和信仰體系的物質見證,也是現存仍在發展的佛教、道教文化傳統的見證。
標準六:“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
在中國人的早期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天地之中心在中國中原的鄭州登封一帶,因而這裡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古代禮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紛紛來此朝拜聖山、祭祀山神,傳經、講道並在此建立核心基地。“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一起,留下了寶貴財富,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築類型的代表作品在此匯聚並得到了真實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築專家楊煥成説,所有神聖的或世俗的建築集中於此,正是對穩固而持續的“天地之中”傳統理念的直接反映。
受世遺委員會的委託,澳大利亞文化遺産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她説,“少林寺、觀星臺、中嶽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説明瞭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 門票暫不漲價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河南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這組建築群今後將以什麼面貌示人?龍門石窟、安陽殷墟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門票價格先後上浮,少林寺漲價不?我省還有哪些項目要申遺?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使我省的世界文化遺産總數量達到3處,位居全國前列。河南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這組建築群今後將以什麼面貌示人?龍門石窟、安陽殷墟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門票價格先後上浮,少林寺漲價不?我省還有哪些項目要申遺?
成功意義
中國傳統宇宙觀獲得全世界認可
提起“嵩山歷史古建築群”,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兒,然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孫英民説,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一直認為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而天地中心則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則在中嶽嵩山。因而,這裡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
早年人們測天地測時辰來此,佛教、道教弘揚傳播本流派文化於此,古人朝拜聖山、祭祀山神於此,儒家理學奠基人講經論道、傳業解惑也於此。
高興之餘
擔心門票漲價,釋永信答“沒聽説”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登封大街小巷都是歡樂的人群。昨天夜裏,還舉行了焰火表演。“身邊一下子有這麼多世界文化遺産,能不高興嘛!”登封市民楊林志十分激動地説高興之餘他還擔憂一個問題: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門票會不會漲價?
不可否認的是,在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所有建築中,少林寺天下聞名,因此少林寺是否漲價也最受海內外遊客關注。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説,漲價不漲價,不是哪個景點説了算,決定權在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詢問景點本身是否漲價,沒有太大的意義。“目前,我沒有聽説有漲價的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釋永信曾經在多個場合呼籲少林寺免費開放,但直到今天也沒有結果。
漲有教訓
過度開發可能撤掉“世遺”稱號
廣大遊客的擔心並非多餘,2000年龍門石窟申遺成功,不久,門票由當時的60元漲到80元,去年,又由80元漲到120元。
同樣,2006年安陽殷墟申遺成功,由於申遺投入過大,早在申遺表決前的2005年,殷墟門票已由30元調至50元;申遺成功後不久,殷墟門票又上調10元,至60元;最近,安陽市又準備上調殷墟票價。
蘇州園林、承德避暑山莊、武陵源、九寨溝、黃山、武當山等許多景點門票價格,也都在成為“世遺”後大幅提高。“漲價不漲價,要看他們做了什麼。”昨天,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規劃系主任、教授龔紹方説,景區漲價是一回事,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都是文物,如果只停留在文物保護的角度,不但不應該收門票,甚至還應該免票,讓全人類的文化資源共用。
聯合國對世遺賺錢早有“緊箍咒”,規定遺産地禁止商業化,不準搞過度旅遊開發,否則黃牌警告,甚至取消“世遺”稱號。 這方面我國曾有不少教訓。2001年,張家界天子山因過度開發旅遊,建起幾十萬平方米的旅店,形成“山中小城”、“天上街市”,遭到“黃牌”處罰,為此張家界不得不斥資3億元進行整改。2007年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要求“三江並流”重新接受驗收,如果過度旅遊沒有明顯改善,可能被列入“瀕危名錄”,甚至撤銷“世界遺産”稱號。
官方表態
不開發遺産本身,破壞遺産嚴罰
“力爭今年年底完成8處11項遺産地的分塊陳列展示。”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透露。“分塊展示”將充分考慮遺産地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自身特色。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世顯稱:“鄭州市政府已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的要求作出承諾,不對遺産本身、遺産保護地範圍內進行項目開發。”
具體做法是,繼續提高社會各界對遺産保護的意識,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應保護機構,最後還要對破壞世界遺産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嵩山申遺曾“擱淺”西班牙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申遺曾經歷了一波三折。嵩山申遺很早,2002年,鄭州市啟動了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並於2004年成功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
7月31日,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第34屆大會上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産,也成為河南省的第三個世界文化遺産項目。 這之前,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申遺曾經歷了一波三折。
嵩山申遺經歷一波三折
在全國申遺熱中,嵩山申遺動議很早。
2002年,鄭州市啟動了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並於2004年成功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
2006年初,“嵩山歷史建築群”全面啟動申遺工作。嵩山歷史建築群包括觀星臺、太室闕和中嶽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嵩嶽寺塔、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嵩山地區優秀歷史建築。2006年12月15日,擴充後的嵩山歷史建築群被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並成為2009年中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項目。
遺憾的是,2009年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決定,暫緩中國申報的嵩山歷史建築群項目。
2009年之前的15年,中國每年申報2項世界遺産均成功,被認為是全世界唯一的例子。此次嵩山申遺暫緩,結束了中國申遺連續15年一次性成功的“奇跡”。
關於嵩山申遺被暫緩的原因,西班牙會議結束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接受採訪時説,2009年30個申報世遺的項目中,最終通過的只有13個。這是歷年最少的,而且沒有一個國家同時有兩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産。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世界遺産委員在價值認證、真實性、完整性方面,都提出更嚴格、細緻的要求。其次,明確要向尚沒有世界遺産的國家傾斜,向數量較少的遺産類型傾斜。
在33屆會議上,中國同時申報的五台山項目由於自然遺産部分未能獲得通過,原申報的自然和文化混合遺産調整為文化景觀,與嵩山申遺“撞車”,而最終五台山項目率先拿到“通行證”。
嵩山申遺為啥改名稱?
第33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嵩山歷史建築群被認定為僅次於“列入”的第二級“補充材料”(世遺委員會規定,審議申遺項目分4級:列入、補充材料、推遲、不列入),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屬不易。
嵩山申遺一直使用的是“嵩山歷史建築群”的名稱,但在第33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使用的卻是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名稱,而且增添了“聖山崇拜”的內容。
為什麼突然有這樣的改變?因為會議前不久,世界遺産委員會發現嵩山古建築群的內容和中國另一個擬申請的項目“五嶽”申遺有相互重疊的地方,因此建議改名字。
經過國內專家的論證和有關部門的認可,嵩山歷史建築群當時更名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童明康在接受採訪時曾説,嵩山既是“天地之中”的歷史建築群,同時它又是以“中嶽嵩山”為代表的“聖山崇拜”,這樣兩種文化類型的組合交織在一起進行申報,難度較大。因為“天地之中”、“聖山崇拜”連中國的一些老百姓可能都不十分清楚,西方的專家學者理解起來也需一個過程,確實存在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當時爭論最激烈的也正是這些地方。
一個觀星臺就能入世遺
一年多來,相關單位又進行了怎樣的努力,才有了峰迴路轉?
鄭州代表團團長、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世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第33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決議讓我們補充的材料主要有三方面:申報的項目和聖山的深層次關係是什麼?這個歷史建築群包括了佛教、道教和儒教及科技各類建築,每一個子項之間的內在聯繫是什麼,它們的整體價值又是什麼?
丁世顯説,大會覺得觀星臺有全球的突出價值,單一的觀星臺完全具備申報的條件,因此,他們建議登封考慮是不是觀星臺能夠單獨申報。
鄭州用一年“研究透”嵩山
丁世顯説:根據大會決議,去年我們組織專家認真地對“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經過專家努力,對這三個問題一一做了説明。
申報的項目和聖山的深層次關係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就是這些項目是在“天地之中”這個核心的理念下建設的,由於有這樣一個宇宙觀,所以項目就相對集中在登封這個地方。作為聖山的嵩山來講,它只是説明這個項目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先有了“天地之中”這個理念,人們對這個地方産生了嚮往,例如各個教派對這裡産生了嚮往,民眾的嚮往,於是在這裡建了道教的、佛教的、儒教的和觀星臺這樣的科技建築,使這裡成為這幾大教派在中國當時,最高檔次的、最優秀的傳播基地。民眾正是基於對宗教的嚮往和傳播形成了對這個地方的推崇,因此,嵩山也被推崇為聖山,中嶽聖山,它是這樣的一個關係。所以應該説它的深度關係只能説明這個聖山表明瞭項目所在地的地理環境。
第二個問題就是這8項11處歷史建築之間的內在聯繫。內在聯繫都是因為登封是“天地之中”,在這個“天地之中”理念的基礎上,人們都嚮往這裡,大家都到這裡來了,都在這裡搞建築都在這裡搞傳播。它們的整體價值是這些項目共同印證了“天地之中”理念,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宇宙觀。這些建築提供了“天地之中”在這個地方的見證。
關於觀星臺,丁世顯説,觀星臺確實具備了全球突出的普遍價值,單獨申報完全符合要求。但它又和其他十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這個整體又具有特定的全球突出的普遍價值,因此,它同樣符合世界文化遺産整體性的要求,所以我們把觀星臺和其他十處放在一起,成為一個組合。這個觀點在今年3月份國際專家委員會審查時得到了認可。
今年“過關”緣于“説清楚”
7月31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經過5分鐘的介紹、1分鐘的討論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順利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會後,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會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説,2009年中國在申報“天地之中”時,因材料不足被大會暫緩,而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釋了“天地之中”與中國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相互作用,以及對這一地區的歷史建築、宗教、藝術的綜合影響,得到了世界遺産委員會的一致認可,最終申遺成功。
為保護世遺而努力 河南登封歷史建築群申遺紀實
12年前,河南省就開始著手準備申報這一歷史建築群為“世界文化遺産”,以便更好地喚醒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同時也能讓全世界都能分享中華民族這份豐富和珍貴的文化遺産。
7月31日20時30分,巴西利亞已經迎來星空燦爛的夜晚。第34屆世界遺産大會開始審議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報告。
《世界遺産公約》的187個成員國的800多名代表在巴西利亞湖畔的藍樹旅館會場上,聚精會神地聽著大會報告人介紹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歷史、它的普世文化價值以及世界遺産委員會對該項目所做的初步評估意見。伴隨著報告人的講解,會場上巨大螢幕逐一展示出登封這個歷史建築群的地域圖和實景圖片。
這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了觀星臺、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嶽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8處11項內容。這些古建築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形象直觀地展現了中原地區兩千多年的建築歷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之一。
12年前,河南省就開始著手準備申報這一歷史建築群為“世界文化遺産”,以便更好地喚醒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同時也能讓全世界都能分享中華民族這份豐富和珍貴的文化遺産。從2006年開始,在國家文物局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支援和指導下,河南省政府按照世界文化遺産的要求,認真組織申報工作,加強保護措施和規劃,精心維護這一文化遺産。當地民眾也為這個歷史建築群的申遺付出了巨大努力。漫漫12年所付出的努力都凝聚在今天申遺一舉成功的期盼之中。
申報項目是否能夠列入“世界遺産”,由21個成員國代表組成的“世界遺産委員會”做出決定。在報告人介紹申報項目之後,世界遺産委員會代表要進行評議,並對審議結果報告進行表決。
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産和自然遺産能夠列入世界遺産目錄,不僅是得到了國際社會對其珍貴价值的認可,而且也將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而得到充分的保護。近年來,全球各國對申報和保護世界遺産的重視和關注都在增強。在今年的世界遺産大會上,就有3個國家是第1次提出申報世界遺産。此外,對世界遺産的評估標準也越來越嚴格。本次大會在審議斯里蘭卡和越南的申報項目時,世界遺産委員會的一些成員就提出了質疑或有不同意見,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和答辯。因此,從30日下午開始的審議進程進行得非常緩慢。今年世界遺産大會要審議38個新申報項目,“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雖然列在第14項,但是直到今天晚上才進入審議程式。站在會場之外的中國記者焦急地等待了兩天,會場內中國代表團和河南省代表團更是疲憊不堪地在翹首期待。
報告人介紹之後,大會主席、巴西文化部長費雷拉請世界遺産委員會代表對此發表意見或是看法。在一陣靜默之中,無一代表提出異議。唯一要求發言的愛沙尼亞代表也就説了一句話:“愛沙尼亞完全贊同將此項目列為世界遺産目錄”。大會主席隨即請報告人向大會提出對該項目的審議結果意見。審議結果認為,該項目符合世界公約有關世界文化遺産的條件,決定給予批准。大會主席再次徵求各位代表對審議結果有何意見,代表們一致表示贊成通過。8時45分,大會主席鄭重宣佈:“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産”。會場上即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來自河南省代表團的成員也興奮地歡呼起來。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紛紛站起身來,列隊向在場的中國代表團表示祝賀。
記者在現場採訪了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他説,“世界遺産委員會對申報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需要我們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有一點兒馬虎。我們是唯一連續多年,每年都有文化項目登錄世界遺産的國家。因此,別的國家對中國申遺項目更加的關注。”童明康強調,這次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申遺的原因是,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釋了“天地之中”這個中國古代天文學物象與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一概念對該地區的歷史建築、宗教、藝術的綜合影響。這個解釋得到了世界遺産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世顯也對記者説,“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所具有突出的全球普遍價值是這次申遺順利成功的重要原因。他表示,“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後,“我們首先要按照《世界遺産公約》的要求,對世界文化遺産精心加以保護。其次,對其存在的內涵要深入的挖掘和認真的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世界文化遺産的價值,讓全球民眾分享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登封“天地之中”低調再闖“世遺”關
嵩山歷史建築群去年申遺失敗之後,經過一年的調整與準備後,更新推出“天地之中”的理念,以應對與已經在世遺備案的“四岳”項目重復申報的質疑。與去年高調申遺不同的是,今年登封刻意保持了低調和矜持。
更新概念嵩山低調“復試”
嵩山歷史建築群去年申遺失敗之後,經過一年的調整與準備後,更新推出“天地之中”的理念,以應對與已經在世遺備案的“四岳”項目重復申報的質疑。中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教授解釋“天地之中”:帝在中原,中國早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説法,嵩山對現在華夏文明來説也是居中的地方。應該説這裡是最早文明出現的地方,國家形成的地方。由於嵩山南麓的陽城被古代視為“天地之中心”,登封是中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所在,最後就以“天地之中”這一中國傳統宇宙觀作為申遺的主題,對多種資源進行概括。
與去年高調申遺不同的是,今年登封刻意保持了低調和矜持。登封市委宣傳部透露,今年上級要求,在登封申遺沒有成功之前不做大量的宣傳。故至今沒有媒體對今年的申遺工作做詳盡報道。
對於去年嵩山歷史建築群落選,鄭州市文化局曾在總結材料中歸納了幾方面原因。
從大環境看,世界遺産委員會對申報項目的保護管理狀況、環境景觀、法規體系、遊客管理,特別對價值認證、真實性、完整性等,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細緻的要求,在世界範圍看,申報世界遺産的成功率在持續走低。
具有平衡性、代表性與可信度的世界遺産名錄全球戰略和申報限額制正在推行,明確向尚沒有世界遺産的國家和數量較少的遺産類型進行傾斜。對於中國這樣世界遺産數量較多的國家要求更加嚴格,相應的申報工作出現不同程度的挫折,難以避免。
原計劃嵩山作為“四岳”之一在“泰山拓展的基礎上”申遺,因此突然出現的“嵩山歷史建築群”,就被質疑與已經在世遺備案的“四岳”項目重復申報。登封地區又存在著分別以“天地之中”傳統宇宙觀和以“中嶽嵩山”聖山崇拜為核心理念的不同遺産組合和相互重疊,很難讓國際同行很快就克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此外,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上屆會議審議的五台山項目由於自然遺産部分未獲通過,而從原申報的自然和文化雙遺産臨時調整為文化景觀,使嵩山面臨著同時申報兩個類型相近的文化遺産項目的困難處境,導致申請條件立顯跼踀。
鄭州市今年依舊成立了市委宣傳部&&,文化、文物部門組成的申遺領導小組。各級黨委政府對申遺工作依舊高度重視。經歷失利後的登封此次申遺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記者了解到,鄭州市文物部門對今年申遺依然充滿信心。
這種自信是有原因的。據悉,去年世界遺産大會上,委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絕大部分委員認為,嵩山歷史建築群還是符合世界文化遺産價值的,只需補充材料説明,無需推遲重報。
最後,會議改變專家委員會意見,項目被審定為補充申報資料、推薦列入的項目,可以説也已基本成功。
據了解,一年的低調與矜持中,鄭州市文物局以及登封方面為申遺做了紮實細緻的工作。一方面加強了景區的管理,嚴格控制歷史建築群周邊建設項目,保護好歷史建築群周邊環境;另一方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保持同世界遺産專家的聯繫和溝通,盡可能減少或消除由於理念差異造成的申遺障礙。
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相關專家蒞臨登封,現場“輔導”了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工作。專家們對少林寺、少室闕、嵩嶽寺塔等遺産點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提出了指導意見。目前,登封申遺的相關部門已一絲不茍地按照世界遺産委員會的建議完善了所有的不足,以期今年的最終成功。
捆綁申遺仍然是重要策略
據登封市委宣傳部新聞科長介紹,登封文物資源十分豐富,擁有省級、國家級的文物景點共30多處,文物景點世界獨一無二。“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項目包括觀星臺、嵩嶽寺塔、太室闕和中嶽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築,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但正是考慮文物眾多,最後採取了“捆綁式”申遺的辦法。
2007年,第31屆世界自然遺産大會上審批通過的,由中國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中國南方喀斯特”是捆綁申遺成功的典型先例。今年與登封共同參選的“中國丹霞”也是廣東丹霞山聯同浙江江郎山、湖南?~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和貴州赤水6地組合申遺的項目。捆綁申遺仍然是目前的重要策略。
參與了“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文化價值評估工作的劉暢認為,這是特點也是趨勢,不能簡單叫成打包,它將一些有共性的遺産進行組合,因而很難把這個價值割裂開,捆綁申報的項目必須作為一個整體看才具備突出、普遍的價值。
放眼全局,申遺熱席捲全國。據統計,目前全國約有200個申遺項目,其中約100個進入預備申遺清單,按照一個國家一年單類只準申報一個項目的規定,申遺之路還要奮鬥百年以上。捆綁申遺的優勢在於不但能將內涵趨同的內容有機組合為系統資源,還有助於為有資格的項目儘快獲得審批提速,也讓一些確有價值,而規模略顯不足的資源搭上“便車”。
申遺若成功,將成“保護罩” 還是“提款機”
目前,隨著新一批世界遺産名單産生的臨近,各地也開始為申遺成功後的旅遊開發與保護工作做準備。根據以往經驗,申遺成功之後的景區門票漲價是不爭的事實。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福建土樓,門票價格上調幅度從40%至300%不等。包括蘇州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九寨溝、黃山、武當山在內的許多景點門票價格,也都是在成為“世遺”後大幅提高的。
據有關專家分析原因,門票漲價的衝動源於兩點:其一,為了申遺,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需要有所回報補償;其二,成為“世遺”後,需要更細緻地保護,保護就需要錢,就得從門票裏拿。
然而奇怪的是,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山西五台山申遺成功後,旅遊收入不升反降。無獨有偶,《人民日報》也曾披露,貴州荔波和雲南石林、重慶武隆捆綁成功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後,名不見經傳的小縣荔波為此背上高額債務,未來10年中還須投入鉅資用於遺産地保護。
對此,劉暢表示,世界文化遺産其申報之後的意義和作用遠遠大於申報成功那一瞬間的自豪與滿足感,今後保護這些申報成功的遺産是一個巨大的任務。實際上,它帶來更多的是責任。對審批方而言,禁止進行過度開發是世界遺産保護的基本原則。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規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遺産的主要屬性,旅遊産業只是遺産的附帶功能。聯合國對世遺賺錢早有“緊箍咒”,規定遺産地禁止商業化,不準搞過度旅遊開發,否則黃牌警告,甚至取消世遺稱號。
這方面我國曾有不少教訓。2001年,張家界天子山因過度開發旅遊,建起幾十萬平方米的旅店,形成“山中小城”、“天上街市”,遭到“黃牌”處罰。聯合國世遺專家認為,張家界景區嚴重破壞了自然景觀,要求限期拆除,張家界不得不斥資3億元進行整改。2007年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要求“三江並流”後重新接受驗收,如果過度旅遊沒有明顯改善,可能被列入“瀕危名錄”,甚至撤銷“世界遺産”稱號。
有些維護支出和門票收入並不成比例的景點也引起了注意,比如西安兵馬俑一年好幾億的門票收入,但是用在景區維護上只有幾百萬。針對這類情況,清華大學教授呂舟説:“一旦出現這種現象,有經費卻沒有用在保護上致使保護跟不上,世界文化遺産組織會給它亮黃牌,實在不行會在名錄裏面剔除。”
鄭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