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荊楚文化

紅色文化

發佈時間:2012-11-20 12:38:19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湖北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既是偉人的重要活動區域,又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區域,為波瀾壯闊的中國紅色革命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這些革命活動在湖北留下了豐富的遺跡,成為比較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紅色文化聖地。

  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位於武漢市江岸區漢口鄱陽街135-139號(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舊址保存完好,為一幢西式三層樓房。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緊急會議,由瞿秋白主持,李維漢為執行主席,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強調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這次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主義錯誤,撤銷其領導職務,選出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八七會議是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轉折關頭的一次重要會議。現1978年辟為紀念館對外開放。1980年,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八七會議會址”的館名。

  武昌毛澤東舊居    位於武漢市武昌都府堤41號,是1927年上半年毛澤東同志在武昌從事革命活動時的住地。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此寫成。舊居是棟晚清民居式建築,坐東朝西,面積為436平方米,磚木結構,青磚黑瓦,四週為風火墻體,三進三天井。原房1956年因修武昌公園而拆除,現在的房屋係1967年按原貌重建,並復原了毛澤東和楊開慧、彭湃、蔡和森等所住房間。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位於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原黌巷13號)。由坐南朝北依次排列的4棟房屋組成,一、二、四棟為灰墻黑瓦的平房,第三棟為2層樓房。這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倡議主辦的一所培養農民幹部的學校,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農講所學員來自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等十多個省,共800余人。講習所舊址于1963年辟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了館名。現展出有總隊部、常委辦公室、教務處、大教室、大操場等復原陳列及反映農講所歷史的輔助陳列。

  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紅安縣稞子山,是為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鬥爭中犧牲的先烈們而建立。陵園內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祠、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館、紅軍幹部骨灰堂、紅安縣革命博物館、李先念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等大型紀念建築物。革命烈士紀念館內共展出著名烈士230余人的遺物、照片、詩抄和雕塑等展品。

  麻城烈士陵園    位於麻城市城西的山坡上,坐西朝東,佔地面積86700平方米。1927年11月,震驚全國的黃麻起義在這裡爆發,此後20多年,麻城的革命火种經久不息,麻城的革命紅旗始終不倒,全境有13.7萬多人死於戰火,6萬多優秀子弟參加了紅軍,在血雨腥風的戰鬥中,煅造出王樹聲、陳再道等28位新中國第一批授銜的將軍。陵園內建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麻城革命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堂等。

  英山縣英山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縣城陵園大道。1956年興建,佔地90畝,建有民族特色的紀念館、高大的紀念碑、高31米的六層雙六棱塔和3個亭閣。

  羅田縣勝利烈士陵園    勝利鎮原名屯兵鋪,亦名滕家堡,是羅田地區革命策源地,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中共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一九二七年五月,共産黨員夏登階、肖錦雲等十三人,在反革命暴亂分子的屠刀下壯烈犧牲。一九二九年五月初,紅十一軍軍長吳光浩率十余人赴豫商南,途經滕家堡,遭反動民團包圍,全部遇難。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羅田工委書記廖汝懷、滕家堡區區長曹劍影等數十人在此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滕家堡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二百餘名。著名古跡有明清老街、滕家堡革命烈士紀念牌、熊家山革命烈士墓、曹劍影烈士墓、金鳳樓、銅鑼關等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老嘴鎮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位於監利城北25千米處。1931年7月至1932年4月,周老嘴成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政治中心。現保存革命舊址48處,主要有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委、紅二軍團總指揮部、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學校二分校、紅二軍軍部、政治保衛局等舊址和湘鄂西第三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會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賀龍、周逸群等人舊居。現建有周老嘴建立了革命歷史紀念館和柳直荀烈士紀念亭。

  洪湖市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園   亦稱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洪湖市城區,佔地面積40公頃。1984年11月10日落成。全園共有五大主體建築,由牌坊,賀龍銅像,紀念碑,烈士祠,陳列館組成。史陳列館以翔實的史料、珍貴的圖片展示了湘鄂西蘇區黨、政、軍歷次會議決議、文件、工農武裝暴動綱領、紅軍書寫的口號、標語、蘇區散發的傳單、捷報以及紅軍、遊擊隊使用的各種武器等。

  大悟縣宣化店談判舊址   位於大悟縣宣化店竹竿河西岸。原“湖北會館”,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坐北朝南,2進5間,左右廂房3間,門窗均套格雕花,工藝精細,古色古香。廳外柏翠花紅,莊嚴靜謐;廳內陳列著當時三方談判代表的席位及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廂房內原樣保存著周恩來同志睡過的門板及辦公用過的桌、椅、油燈等文物。

  新四軍五師舊址    位於大悟白芳畈鎮果樹塆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將原新四軍所屬部隊整編為7個師,以李先念率領的豫鄂挺進縱隊編為第五師。1942年5月五師司令部遷駐大悟山下白果樹塆。房屋為磚木結構,大小5間,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1978年于村北修建大悟縣博物館白果樹塆陳列室。陳列有五師革命鬥爭史科和部分革命文物。

  隨州市曾都洛陽鎮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群   位於曾都區洛陽鎮,包括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以及附近的抗大十分校、兵工廠、被服廠、醫院、邊區建設銀行、挺進報社編輯部、報社印刷廠、十三旅部、隨南縣委等革命舊址。

  武漢市辛亥革命系列景區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紀念碑、庚子革命先烈墓、孫中山銅像、首義廣場、起義門、辛亥首義發難處工程營舊址、辛亥首義烈士公墓、楚望臺、三烈士亭等。

  湘鄂贛紅色旅遊景區    包括中共第一個紅色縣級政權黃袍山通城縣勞農政府舊址、通城縣塘湖鎮黃袍山羅榮桓紀念館、湘鄂贛黃袍蘇區烈士陵園、革命母親黃菊媽烈士陵園、湘鄂贛省委黨校舊址、通崇修縣蘇區政府舊址等。

  此外,武漢——麻城——紅安——新縣——信陽線、恩施自治州鶴峰縣滿山紅紀念園則入選國家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此外,大別山紅色旅遊區被列入國家培育的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

主辦單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