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民俗節慶

紅安繡活

發佈時間:2012-11-20 12:46:14

  “紅安繡活”即紅安民間傳統刺繡活動的簡稱,“紅安繡活是紅安地區源遠流長的一種民間文化行為。歷來就有“黃安(今紅安)“無女不繡花”之説,鼎盛時期(解放後至文革前)安繡製鞋墊已形成最盛行的風尚。繡花鞋墊成為饋贈親友的情信物的時尚禮品。

  2008年6月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紅安繡活是流行于紅安一帶、以連襪繡花鞋墊為突出代表的民間刺繡藝術。紅安繡活始於漢,興于唐,盛于明清。在紅安,連襪繡花鞋墊既是一種平常的生活實用品,又是具有特別意義的民俗藝術。婦女們都把它作為展示才華的平臺,也把它作為人際交往禮品。過去,紅安姑娘出嫁之前都要繡上幾百雙繡花鞋墊,出嫁時帶到婆家。人們從新娘繡花鞋墊的多少、做工的精細、花樣的難易,來評判新娘的聰明和靈巧。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性繡花的很少。

  紅安繡花鞋墊是地道的民間刺繡,歷史悠久,始於東漢光武年間,興于唐、盛于清。是鄂東地區源遠流長的民間工藝,集日用與審美于一體,為鄂東地區頗具地域代表性的民間女工技藝。她,以絢麗的藝術特色、豐富的文化內涵、多方面的實用價值享譽國內外,為文藝界專家學者所青睞。

  在工藝技巧、構圖風格和圖案寓意的藝術風格諸方面,紅安繡花鞋墊都具有長江中游地區繡花鞋墊的典型工藝特徵和藝術特點。紅安繡花鞋墊造型生動,裝飾性強,這些出自農家少女之手的繡品,在不被人注意的鞋墊上,作為定情的信物或嫁期的禮品,姑娘們一針針一線線,按照自己的心願,創作出一件件富有藝術價值、實用價值的作品。花紋的圖案,色彩搭配,大膽、變幻、誇張,表現出清新奪目的質樸美、浪漫美、明快美。1987年紅安繡花鞋墊100件在中國首屆藝術節展出;1989年赴香港、澳門、捷克斯洛13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展銷過程中引起轟動效應,各級新聞媒體作了大量宣傳。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題為《無聲的詩歌》的文章。中國《美術》雜誌副主編著名畫家何溶同志講“你們的展覽量出了紅安的金飯碗。你們不要捧著金飯碗去討飯啊!”。

主辦單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