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風縣民間剪紙圍繞歡天喜地的慶祝、生産與生活的情趣、優雅的戲曲場面、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男婚女戀的動人情景、寓示著美好生活景象等方面內容,運用大膽誇張、合理變形、對折疊對折,從中入剪的施洞型手段,廣泛汲取傳統的木雕、石刻、布貼、鄉花和民間繪畫的藝術精華,使其剪紙由民間實用型逐步構成藝術審美型。
團風縣民間剪紙歷史已無從可考。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為盛行,孕育了如倪漢玲這樣的民間剪紙大師。八八年元旦,原黃州市婦聯、共青團、文化館聯合舉辦了《倪漢玲剪紙藝術展》,同年八月,《陽光下》等五件剪紙在省刊《文藝指導》封底發表,十一月八幅剪紙參加在中央民族學校舉辦的全國剪紙年會展並被收藏。一九八九年,湖北省東湖金秋藝術節邀請倪漢玲三十多幅剪紙新作舉辦《倪漢玲剪紙新作展》,部分剪紙被省群藝館、有關單位收藏,在倪漢玲創作的幾百幅剪紙中《龍的傳人》、《陽光下》、《祝福世婦會在京召開》等先後參加了全國首屆民間民俗、中華巧手剪紙和向在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獻禮展覽,部分作品獲獎,省刊《文藝指導》以“以間剪紙新秀”、《黃岡青年報》以“山溝裏飛出金鳳凰”為題發表剪紙專版,另有一件作品參加了第一屆中國藝術節展覽,步入東方藝術殿堂,並被中國民間美術館收藏。鋻於倪漢玲在剪紙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黃岡市書畫院為她出版了《倪漢玲剪紙》專輯。
主辦單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