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被漢水分為南北兩城,南為襄城,北為樊城。襄陽交通發達,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
襄樊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遠在60萬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據地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樊,是為樊國,至今已有2800多年曆史。襄陽古稱襄國,因以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襄陽築城于漢初,自東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荊州牧劉表徒治襄陽始,襄陽曆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
襄樊地處中國南北之要衝,自古即為交通要塞,是南北通商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襄陽目前工業體系齊全,擁有汽車、輕紡、機械、化工、建材、電子等40多個工業門類,襄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湖北省的3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境內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城西的隆中山為“三顧茅廬”、“隆中對”的發生地,現有三顧堂、武侯祠、臥龍深處、抱膝亭、草廬寺、小虹橋、老龍洞、躬耕田等,另還有“鐵打的襄陽”之稱的襄陽古城、米公祠、鹿門寺、襄陽王府綠影壁、多寶佛塔、杜甫墓、習家池等名勝古跡。此外,襄陽境內革命故跡甚多,全市共有革命文物點41處。 襄陽花鼓、火居道音樂、山鑼鼓等是襄陽傳統的民間藝術。襄陽大頭菜、雙菇搓頭縮項鳊、安居樂蜜棗、隆中綠茶都是襄樊著名特産。
1986年12月,襄陽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主辦單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