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母親,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的處世準則;
岳飛率領的軍隊叫“岳家軍”,“將和士銳,人懷忠孝”,“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於是有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跟岳飛相關聯的還有“拐子軍”、“十二道金牌”、“莫須有” ……
您家在説岳飛故事的時候,莫忘了岳飛在我們武漢也有蠻多故事。“精忠報國”的岳飛,在武漢也蠻紅。在正咱武漢三鎮隨便找哈子,就能找到跟800年前岳飛有關的東西。像武昌的岳家嘴、漢陽的報國巷、漢口的岳飛街……
在武漢,岳飛七年屯兵,被封他一生的最高稱號“宋岳鄂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道出了他對漢陽的眷戀之情。
岳飛依託武漢功成名就,武漢人也世世代代敬仰這位浩氣凜然的大英雄,武漢三鎮遍佈跟岳飛相關聯的遺址遺跡。像武昌黃鶴樓公園的岳飛亭(岳武穆遺像亭)、岳飛銅像、岳飛功德坊(蛇山嶽飛景區)、洪山寶通禪寺的岳松,忠孝門、岳家嘴;漢口的岳飛街;漢陽的兵藏閣、頓(鄧)甲村、馬場(滄)湖、得得處、報國巷……
武漢是岳家軍駐紮和北伐基地,岳王府設在武昌。岳飛從鄂州(今武昌)出發進行了4次北伐。正是在武漢,他達到了人生輝煌的頂峰,憑藉襄鄧大捷,32歲封侯(武昌郡開國侯)。淳熙五年(1178),岳飛被追謚武穆,寧宗朝追封鄂王。
“自古忠良多磨難”。紹興十一年十二月(1142年1月),一意與金人媾和的高宗皇帝聽信奸臣秦檜的讒言,以“莫須有”(沒有或也許有)的罪名,將正在英年的岳飛和養子岳雲、部將張憲殺害於臨安(今杭州)風波亭。
噩耗傳到漢陽,百姓們敬仰岳飛的愛國情懷,集資修了“報國庵”。正咱庵堂已毀,遺址附近留存“報國巷”,依然承載著武漢人對岳飛的緬懷之情。
(摘自張幼明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