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方言民俗

武漢人的“過生”

發佈時間:2013-03-01 12:44:51

  武漢人管過生日叫“過生”;做壽叫“做生”。

  托個人胎來到這世上到克回,以五十歲為界,之前的“做周歲”、“做十歲”“成人典禮”,是大人為伢們過;之後的“做五十歲”、“做六十歲”、“做七十歲”,是伢們幫大人做。每年的生日(叫“散生”),可過可不過。

  從娘胎裏出來的第一個“過生”,是“做周歲”(酒席前,要讓毛毛“抓周”,預測前程)。接著是“做十歲”(兒子伢叫“長尾巴”),“做九不做十”,叫“男虛女實”(兒子伢在滿九歲進十歲時做;丫頭十足歲才能做)。之前,還有些像麼事“洗三朝”(毛毛出生的第三天)、“做九朝”(第九天)、“做百日”(一百天),雖不算“過生”,也看得蠻重。

  吃了十歲的飯,青年“過生”又不同:過去,丫頭到15歲生日這天,就算是成年了,稍微講究點的人家,“過生”是蠻隆重的(有挽髮簪發的一套程式,叫“及笄”);兒子伢20歲時也有一套這樣的程式(叫“加冠”),蠻像正暫的“成人典禮”……

  在武漢雖有“男不做三(十),女不做四(十)”的風俗,但據武漢學者顧亦斌先生講,過去也有窮賦了極的公子哥們,趁父母不在,乾脆自己跟自己“做生”,把“過生”當成聚財的手段,做“三十大慶”,於是就有了“有錢可大三十歲”(也叫“打秋風”)的笑話。

  老人“做生”也講究“男做虛女做實”(男將逢九,女將足十),只能做五十歲(叫“正生”)、六十歲(叫“大慶”)、七十歲的“整生”(希望老人健康長壽,叫“望生”);忌諱“做八十歲”(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殺)。老漢口有錢有勢的做完五十歲的“正生”,每年還要做“散生”斂財,所以有“婚喪賠錢,過生賺錢”的説法。

  過去“過生”習慣過陰曆(農曆),老人那天叫“壽星佬”,遷桌子擺的酒席叫“壽宴”,壽宴前每人要吃一碗麵叫“壽面”。早在漢武帝時,就有人認為壽命長短與人中長短有關,人中長短取決於面孔長短,而麵條正暗合了“面長”,長壽面由此而來。麵條長,有“綿綿不斷長壽”的意思。

  正咱只準生一個,生活條件好了,伢們看得都蠻幹貴,就是“散生”也不馬虎,除了吃壽面、吃蛋糕、點生日蠟燭、唱生日歌外,還有蠻多別的板眼。相反,正咱有的老人卻看得蠻穿,不願“做生”。

  (摘自張幼明編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