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漢口茶館多。長江流域是茶的發源地,唐宋就時興飲茶,茶業和茶文化蠻發達。“茶聖”陸羽就是天門人,湖北境內蠻多地方在明清就是著名的産茶區。1861年漢口開埠後,漢口是聞名中外的“茶葉港”。
茶館是茶客喝茶、歇息、咵天、閒散的位子,也是民間藝人藉以謀生的場所。老漢口的茶館收費不高,“一杯茶水幾文錢,相聚休閒咵半天。”
漢口有史記載的最早茶館是清道光三年(1823),到宣統元年(1909),漢口有250多家茶館,佔三鎮的60%。1931年武漢大水後,百業蕭條,獨獨茶館生意格外好。到1933年竟有1373家茶館,是老漢口茶館最多的時候。
老漢口的茶館按茶桌多少分甲(30桌以上)、乙(20到25桌)、丙(10到19桌)、丁(9桌以下)四等。茶客上茶館喝茶有蠻多規矩。早茶、中茶和晚茶,叫“三茶”。茶客要是臨時有事要離開一哈子,只要把茶杯靠倒茶壺放好,“跑堂”的就曉得茶客還要回來,就不會收走茶壺,別的茶客也不會佔這個位子。
茶館不管大小,都分“清水”和“渾水”。清水茶館單賣茶、供遛鳥、下棋,後湖一帶最有名;渾水茶館除賣茶外,還有皮影戲、唱戲、説書、打牌……隨麼事都有,集家嘴、民生路、江漢路等熱鬧位子最多。
老漢口有句俗話:“行時(生意好)的酒館,背時(生意差)的茶館。”説的是生意好做的時候,都上酒館;不好做的時候,都泡茶館。開茶館還是蠻賺錢的,就是經常有人鬧事,“不是光棍(青洪幫),不開茶館。”茶館老闆不光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要有“紅黑”兩道當後臺。
茶館的夥計叫“茶房”、“跑堂”、“茶博士”,蠻遭孽。老漢口有個順口溜:“前世打爺罵娘,今世落得跑堂,吃的粗茶淡飯,睡的是八隻腳的床。”考您家一哈,麼事是“八隻腳的床”咧?
對了!就是把兩個桌子拼起來唦!
(摘自張幼明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