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方言民俗

過年貼春聯

發佈時間:2013-03-01 12:35:43

  麼事叫“春聯”?過年貼的楹聯(對聯)就叫“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不論城裏還是鄉里都要貼春聯,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楹聯分為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多種。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挂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五代時桃木板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叫“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早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于宋代,並在明代嘎式盛行,朱元璋就曾給一殺豬的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

  春聯依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楣的橫條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位子);“鬥斤”,也叫“門葉”(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在黃陂過年時最顯眼的特色,是千家萬戶貼上鮮艷紅彤的春聯,大門上換了新買來的門神尉遲恭、秦叔寶,威武莊嚴立兩邊。寫的對聯如“炮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換新春”,橫聯“人壽年豐”。

  神龕中,新寫的“天地國親師位”光彩照人,兩邊還有“歷代祖宗”、“東廚司令”相對應,在神龕外兩邊的對聯,多半是“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香煙篆就平安字,彩燭開成福壽花”,堂屋對面的壁照上貼有“百無禁忌”、“萬事如意”、“不忌童言”,或“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等吉利話的紅紙條。新婚夫妻房門邊是“花好月圓”、“白頭偕老”、“琴瑟和諧”、“早生貴子”,倉庫是“五穀豐登”,廚房是“五味調和”,牛欄豬圈雞屋是“六畜興旺”。就是在高高的窗戶上,也要貼上“姜太公在此”。

  過年貼春聯,不是任何人可以亂貼的,還有一種叫“孝聯”。如果某家“老”了人,那麼這家對聯就不能用紅紙,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用黃紙,第三年用綠紙。或者在3年守孝期乾脆不貼對聯。

  (摘自張幼明編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