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堂
以西元前13世紀為起點,楚文化綿延長達1000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楚國誕生到鼎盛時期,湖北一直是楚國最核心的部分,從地域、自然環境、人文的角度看,楚文化一直對湖北人産生了重要影響。
漢朝著名歷史學家班固,在談到一個地方的文化對當地人的影響時説過“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係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故謂之俗。”這説明一個地方的水土影響著當地人的行為、話語,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則影響著當地人的價值體系、禮儀風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人做過研究,重慶人走路比成都人快半拍,武漢人走路比重慶人又快半拍,上海人走路比武漢人再快半拍……可見一個地方的人的性格形成跟水土有著很大關係。但文化的影響也很重要。一個地方的人的好惡取捨,其核心價值觀受到地域文化的極大影響。老百姓常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風俗。一直作為楚國腹地的湖北,深受楚文化的影響,並且融入湖北人的性格特徵中,歷代延續下來。
提到湖北人就想到一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頭鳥像一個商標貼在湖北人的身上,撕不掉、擺不脫,成了湖北人的一個標誌。無獨有偶,在楚文化中古人十分崇拜九鳳神(相傳是九個頭的鳳,一種吉祥的鳥,極具靈性),楚人的標誌物就是“九鳳神”。鳳和龍一樣都是神話動物,人間的九頭鳥便由神話的九鳳神演變而來。所以,九頭鳥是楚文化和湖北人的共同標誌。
自古以來,社會各界對九頭鳥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代表精明能幹,有人則説是刁鑽古怪,也有人認為它是惡魔的象徵。其實,“九頭鳥”最初産生於明代中後期,形容的是宰相張居正所派的9位剛正不阿、精明強幹的湖北人在各地當巡按,懲治貪官,吏治清明,百姓將他們稱為吉祥的“九頭鳥”,是褒義寫照。直到近代,林語堂的《吾國吾民》寫道:“漢口的居民精明能幹,但刁鑽古怪,‘咒罵之名’”,説九頭鳥精明強幹但刁鑽古怪,就像虎皮辣椒,聞起來很香,吃起來很辣,欲罷不能,“九頭鳥”的含義才變成貶義。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時,很多人未能到達,而從湖北大地走出去的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等卻到達了陜北。毛澤東高興地説:“九頭鳥不得了,九頭鳥要翻天”,這個就是充分肯定和讚揚“九頭鳥”的。
“九頭鳥”以褒義為主,貶義為輔,主要是説湖北人聰明。
楚文化有正面成分和消極因素,湖北人也一樣,優缺點都突出。其優長特徵可歸納為四點:
第一,睿智機敏創造了一流的大國、一流的文化,涌現出一流的人才。楚國從受封五十里地到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大國;楚人的音樂、舞蹈、繪畫、文學等都達到相當高水準,如第一條褲子、第一雙手套、第一頂帽子、第一支毛筆、第一款墨、第一把扇子、第一張折疊床、第一幅動漫作品等。湖北人才輩出、名人眾多,如古代文學家屈原、宋玉,當代地質學家李四光,著名哲學家熊十力等。
第二,大氣豪爽,江湖肝膽,遊俠心腸。有道是“雅興忽來詩下酒、豪情一去劍贈人”,説的就是湖北人。古時楚國敢叫板天下第一個稱王,豪氣沖天,並一直影響到後來的湖北人。清末張之洞門生為其所修樓撰楹聯雲:“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多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這充分反映出湖北人的大氣豪爽。
第三是剛毅果斷。如推翻秦朝建立漢朝的是楚人,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也是湖北人熊秉坤,還有《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形王近山中將等,這些都是湖北人剛毅果斷的代表。
第四,勇猛頑強。西元前278年,秦國部隊攻破楚城,最後只剩兩人被俘,結果是一個咬舌自盡,一個跳火自焚。辛亥首義時的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面對國民黨的手槍拍案而起的聞一多、施洋、夏明翰等都是湖北人。
這是楚文化對湖北人性格特徵的正面影響,是湖北人性格特徵的優長。任何一種文化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楚文化對湖北人性格的影響亦如此。
楚人的意識、行為一直影響著後人,每個人的缺陷都不同,但湖北人性格裏也有一些共性東西,如重感情而輕理智,易衝動;重開拓而輕守成,不能持之以恒;重競爭而輕協作,合作意識不強;重調侃而輕幽默等。
湖北人作為楚人的後裔,應該繼承楚文化的優良傳統,涵養和培育湖北人性格上的優長,克服和摒棄湖北人性格中的缺陷,這樣才有利於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湖北。
(摘自張幼明編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