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城史趣聞

武漢和明朝的那些事兒

發佈時間:2013-07-11 14:32:05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還在打天下時,就跟武漢有了“緣份”,認定武漢的風水好。

  先把自己的名字朱重八改叫朱元璋(比成誅滅元朝的利器),真的就奪了蒙古人的天下;後把第六個兒子朱楨封為“楚王”,在當時駐軍的梅亭山(正咱武昌起義門附近)築“封建亭”,修“楚王府”(相當於當年的半個武昌城)。楚王朱楨死後,在正咱江夏區龍泉山天馬峰下修建陵墓,後來有7個諸王葬在那裏,這就是蠻有名的“明八王陵”。

  説到明武昌城,是武漢曆史上最大的古城。明朝開國功臣江夏侯周德興,在唐城的基礎上擴建的武昌城,周長約20公里,只比當時的都城南京小點,和老城北京、西安差不多。

  北京山川拱衛,南京虎踞龍蟠,武漢龜息蛇盤,得“玄武”(水神)之象。這“龜蛇(玄武愛將)鎖大江”的城市名片,也是在明朝。1398年朱元璋歸天,長孫建文帝即位後,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趁機奪了江山。自稱“真武(玄武)大帝下凡”,北修故宮,南修武當,供奉龜蛇玄武。扼守武漢長江門戶的兩山形狀恰似龜蛇,湖北巡撫王儉於是改大別山叫“龜山”,黃鵠山叫“蛇山”。

  武漢坊間還有“蛇斷腰、龜斷頸”的説法。朱元璋是個蠻講風水的皇帝,連跟子孫取名也是按五行相生來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他的後代更迷信風水,到處鑿斷所謂“龍脈”防百姓造反。挖斷蛇山,修武昌鼓樓洞;挖斷龜山,修漢陽鐵門關,到頭來還是被滅了。

  在明朝,武漢天大的事是有了漢口。明成化年間(1465—1470年間),漢水最後一次改道,把原來跟漢陽連得一起的漢口獨立出來。正咱有蠻多跟明朝有關的地名還在用,已成為武漢文化的一部分,像“接駕嘴”(集家嘴)、“報駕巷”(鮑家巷)、“送駕墩”(宋家墩)……

  嘉靖皇帝登上北岸的“接駕嘴”時,市場還冇形成,交易還蠻冷清,對岸的漢陽城佔著相當多的風光。可是嘉靖皇帝在此上岸的第二年,也就是1522年,漢正街商業便開始興盛。到1566年,僅只有45年,以漢正街為中心的漢口已是“蓋于全楚”的商業名鎮,嘉靖登岸的漢口集家嘴碼頭更是商業雲集的中心。大家公認的是,劃定漢正街興盛的年代是1522(嘉靖元年)至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這年12月,嘉靖駕崩)。漢口由一方小鎮成為名震楚地的商業名鎮,剛好和嘉靖皇帝登基和駕崩的時間吻合,當然也和嘉靖的年號起始時間吻合。

  明朝跟武漢真是500年修來的“緣份”,正咱明朝跟武漢本來冇得麼事,湖北老鄉熊召政也能鬧出點“事”來:寫的明朝的宰相江陵人張居正,一不小心還得了個茅盾長篇小説獎,為武漢人長了臉。

  (摘自張幼明編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