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碰到長江的位子(地方),就叫武漢。
嗄式(口昂)(最開始叫)武漢的人,是明代的文人姚宏謨,在他的《重修晴川閣記》裏頭,第一回冒出了“武漢”這個説法。
武昌、漢陽、漢口,把這三個鎮的第一個字合到一起,就成了武漢。1926年12月,國民政府以三鎮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一直(口昂)(叫)到正咱。
有人説北京是“城”,上海是“灘”,武漢是“鎮”,是座“光輝(光灰)”的城市。這冇説錯,但是,這已經是老皇曆了!
正咱的大武漢,是蠻靈醒(漂亮)的大都市!骨架蠻紮實,兩江四岸,三鎮鼎立,百湖之市,江湖大佬。整個城市版圖像一支由西向東飛去的蝴蝶,蝴蝶的翅膀張開,東西橫距134公里,南北縱距155公里,面積8400平方公里。
武漢三鎮的地理格局,是4200年前定下的,那個人就是大禹,所以大禹是武漢的“城市之父”;3500年前,南下的商人興建了盤龍城,留下了武漢的“城市之根”;這片古老的土地,從古到今就蠻有靈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人一槍,亡清必楚”;1992年武漢是鄧小平“南巡”第一站,有了“春天的故事”;2003年市長問總理“武漢在哪?”有了正咱的“中部崛起”;2007年武漢城市圈,成了“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試驗區,“和諧武漢”“創新武漢”,武漢人正在鉚起勁大幹……
從“城市之父”大禹誕生了武漢這座城市起,武漢伢們天生就有了一股子敢為人先、革古鼎新、後發先至的豪氣。沉寂已久的武漢,敢(口昂)中部“率先崛起”,靠的是890萬武漢人“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並蓄”的武漢城市精神。您家們説,是不是唦?
(摘自張幼明編著《咵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