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贛臺心橋 > 兩岸關係

2013年一季度兩岸關係發展述評

發佈時間:2013-05-13 09:22:42

  文/陳先才  王文謙

  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2013年一季度兩岸關係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全面推進的良好勢頭,正如3月12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的講話所言,當前,維護兩岸關係大局穩定、贊同兩岸加強交流合作和推進平等協商、支援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發展,已成為兩岸同胞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更加深入社會人心。

  縱觀今年一季度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狀況,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呼聲強烈

  在兩岸正式的政治對話一時難以開啟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和推進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為未來兩岸正式政治對話作準備越來越成為兩岸各方的普遍共識。即便是民進黨,其內部也有不少人開始參與到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進程中來,這對於推動兩岸政治協商進程向前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今年2月19日召開的全國對臺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兩岸民間開展政治對話,特別是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

  台灣方面的有識之士也肯定民間政治對話的作用。2月24日至27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北京,台灣當局將連戰此次北京之行定位為兩岸“民間交流”。連戰在與中共領導人的會面中強調兩岸可以從民間先行,就政治領域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累積共識,在某種程度上回應了大陸提倡兩岸開展民間政治對話之意涵。對於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進程具有積極意義。

  包含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各類學術交流活動越來越多。3月5日,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來自兩岸的40多位青年學者就當前如何推進兩岸交流合作與制度化建設,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3月22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在福建平潭舉辦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大家就當前兩岸政治對話等敏感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從而使研討會成為兩岸學術界開展民間政治對話的重要平臺。特別是在此次研討會上,主辦單位擴大邀請綠營專家學者與會,最終包括有謝長廷創辦的台灣維新基金會研究人員在內的6位綠營人士參與其中,這是繼2012年騰衝研討會邀請綠營學者羅致政、董立文、陳凇山等3位與會後,再次有更多綠營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台灣維新基金會學術顧問謝敏捷、研究員朱政騏與蔡沐霖,以及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郭正亮、時事評論員陳淞山等人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説明綠營內部不少人不甘心被排斥在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進程之外。

  兩岸經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季度,兩岸經濟合作在原有基礎上繼續穩定向前發展。並取得了諸

  多重大進展。

  首先,兩岸經貿關係繼續向前推進。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資料,2013年前兩個月,兩岸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超過290.5億美元,同比增長36 4%。此外,兩岸ECPA早期收穫清單全部實現免稅,這對於推進兩岸經濟更緊密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正式簽署《關於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又取得重要進展:1月30日,中國銀行台北分行開始受理參加行開戶申請。2月6日,台灣首批46家金融業者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這標誌著兩岸通匯進入實質運作,兩岸貨幣清算成為現實。兩岸民眾期盼的貨幣直航由此實現,此舉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一體化發展進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後,將進一步規範貨幣兌換和交易行為,也將降低原本需經第三地進行貨幣調運和匯兌交易的部分成本,並降低兌換過程中的損失。

  第三,兩岸在證券及期貨監管合作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於今年2月1日正式生效,這對於保護兩岸投資者權益,逐步減少投資限制.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促進兩岸雙向投資,增進兩岸經貿繁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兩岸證券及期貨監管機構在台灣舉行了首次監管合作會議,就進一步加強兩岸監管合作,共同推動兩岸資本市場資金雙向流動及機構準入等達成多項共識,標誌著兩岸證券及期貨監管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

  第四,兩岸經貿團體互設辦事處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繼台灣”外貿協會”2012年年底相繼在上海、北京成立辦事處後,大陸的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台北辦事處也於今年1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在台設立辦事機構的首家大陸經貿團體,它的成立將有利於進一步密切和深化機電商會與台灣工商界的合作。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的成功實踐,是兩岸恢復經貿往來30多年來的重要突破,這對於推進兩岸經濟關係緊密合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兩岸關係穩中有進

  今年一季度,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兩岸交流與合作繼續向縱深領域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越來越深厚。

  首先,兩岸就互設辦事機構達成一致意見。今年一季度,兩岸兩會就互設辦事機構達成一致,雙方決定將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正式列入兩岸兩會協商的議題,並適時進行業務方面的溝通。有望在年內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如果真如預期並取得重大進展,將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兩岸機制化交流提供新的保障。

  其次,兩岸繼續推動文化教育領域交流合作。今年第一季度,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勢頭良好,進展迅速.特別是台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擴大採認大陸大學學歷,從原先的41所增至111所,主要涵蓋”2¨工程”重點學校,這對於兩岸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互動有著積極意義。除此以外.兩岸還加強了在出版業等方面的合作力度。玥24日,首家兩岸合資出版公司正式成立,突破了過去兩岸出版業單一一次陸的合作模式,轉變成更有計劃的合作。這對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特別是出版業的交流意義重大。

  第三,兩岸雙方繼續採取措施,為兩岸民眾交流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大陸繼續出臺政策措施推進兩岸關係。公安部決定,2月5日起,在江蘇鹽城,浙江溫州機場口岸增設台灣居民簽注點,至此,大陸口岸台胞簽注點總數已達到32個,進一步方便台灣同胞往來大陸。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