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阜新概況

藏傳佛教東方中心

發佈時間:2014-06-27 16:35:22

 

  藏傳佛教東方中心,包括海棠摩崖和瑞應佛光兩個層面的內容。海棠山摩崖造像(俗稱喇嘛洞)位於阜新市東南,坐落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境內,距市區22.5公里。其以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石刻造像堪稱中國一大奇觀,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摩崖造像在海棠山遊覽區內,這裡風景秀麗、山勢險峻、峰巒疊障、松柏青翠、古松參天、怪石嶙峋,野生杜鵑和奇花異草與精美神奇的摩崖造像互相輝映,別有情趣,更為獨具特。這些造像無論工藝、刀法,還是造型、彩繪,都是寶貴的藝術珍品,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傑作,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喇嘛寺,建於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皇帝賜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瑞應寺”匾額。該寺歷經三個世紀的建設,築有大雄寶殿、祈願殿,活佛宮,四大扎倉和外五廟,並有萬萬佛林環立於寺區的傳經道。在方圓十余裏的山谷中,遍佈樓臺殿閣,松柏參天,寺院錯落,街道縱橫,佈局合理,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寺院,其間有六代活佛相傳,實行了政教合一的理體制,最興盛時期喇嘛達八百多戶,三千多名,與普安寺並列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民間素有“東藏”之稱。七世活佛洛桑義稀成來堅措經國家宗教局批准,于1997年坐床。該寺香煙燎繞,佛光、誦經聲、鐘聲、經箱樂曲和法舞又重新傳出。這一佛教聖地如今辟為阜新市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阜新市台辦供稿

主辦單位:遼寧省阜新市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