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阜新概況

敖包相會

發佈時間:2014-06-27 16:34:41

  在許多人印象當中,《敖包相會》是一首民歌。其實,這是一首電影插曲,是1952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的插曲。這部電影是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創作的小説《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改編的。而這部電影的插曲《敖包相會》的詞作者亦是瑪拉沁夫。 

  瑪拉沁夫1930年8月8日生於土默特右旗吐日根布村(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太平鄉),“瑪拉沁夫”意為牧人之子。他是貧苦牧民之子,從小挨餓受凍,15歲便參加八路軍。這種出身和經歷決定了他文學創作的主導方向。他創作、編劇的小説、電影《祖國啊,母親》和《活佛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分別以在阜新地區馳騁戰場的雙槍紅司令烏蘭和阜新人王扎拉為原型,這當然與他在阜新的出生、成長經歷有關。被老舍譽為“文壇千里馬”的瑪拉沁夫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等職。近十年來,他曾數次回到家鄉阜新,看到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老人感慨萬千。 

  在中央電視臺一檔文藝節目中,瑪拉沁夫向主持人説起《敖包相會》這首歌的歌詞創作過程時,自然而然地説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我的家鄉,在遼寧阜新……” 

阜新市台辦供稿

主辦單位:遼寧省阜新市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