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歷史文化名人——東漢司空韓棱
韓棱:(西元41—98年),字伯師,潁川舞陽人(今舞鋼市廟街鄉大韓莊村人)。平頂山市歷史文化名人。東漢時為大司空,位居三公,由於他剛正不阿,正色立朝,漢章帝為了旌表其功,特賜龍淵寶劍,並在寶劍上親書“韓棱楚龍淵”。韓棱逝後,葬于故里。其墓今存。
韓棱父親韓尋,漢光武帝時任隴西太守,是一個邊地要郡。韓棱4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他孝母愛弟,德行為鄉里所稱頌。年長後,他將父親遺留的數百萬家産分給族內兄弟,更受到鄉里父老的尊重。韓棱歷仕明帝、章帝、和帝三朝。他首先做潁川郡功曹。太守葛興因病不能視事,委託韓棱代理政務兩年。因有人告發韓越職專權,被免職禁錮在家。後經明帝赦免,徵召出來做官。先後5次升遷,做了尚書令。尚書令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國家大事,常由尚書商議決定。韓棱因辦事幹練,才能出眾,被漢章帝獎賜龍淵寶劍。章帝還親手在寶劍上書寫“韓棱楚龍淵”5個字,以示榮寵。時人議論説:“韓棱學識淵深,機智有謀,所以才得了龍淵寶劍。”直到20世紀50年代,“漢賜龍淵劍”匾額仍懸挂在韓氏祠堂的門上。
韓氏祠堂懸挂的另一塊匾額是“正色立朝”。韓棱為尚書令,面對聲勢煊赫的朝中權貴,他節操凜然,令人欽敬。漢和帝幼年即位,其母竇太后臨朝。太后之兄竇憲在內掌握朝柄,對外宣佈詔命。其三個弟弟並居要職,一門氣焰熏天,驕縱不法。
章和二年(西元88年),齊殤王劉石之子都鄉侯劉暢,因章帝去世來京弔唁,受到竇太后的多次召見。竇憲恐懼劉暢分宮省之權,遣人把劉暢刺殺在洛陽城門屯衛之中,而歸罪于劉暢之弟利侯劉剛。派遣御史官會同青州刺史把劉剛逮捕審問。韓棱認為:“賊在京師,不宜捨近問遠,恐為奸臣所笑。”太后大怒,切責韓棱。韓棱卻“固執其議。”後來查獲刺客,案情大白,果如韓棱所言。
太后把竇憲禁閉在宮中,竇憲懼誅,於是自請出擊匈奴以贖死罪。當年10月,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率兵3萬,出擊北匈奴。當時三公九卿都認為“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是“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之舉。”韓棱也上奏章認為不可,太后不聽。竇憲帶領漢兵,把北匈奴趕到漠北,立了大功,封為大將軍,氣焰更為囂張。
永元三年(西元91年)冬,漢和帝巡行長安,下詔書讓竇憲前來會合。竇憲將至,尚書以下官員商議拜見竇憲,“伏稱萬歲”。韓棱正色厲詞説:“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那些議者:“皆慚而止。”尚書左丞王龍私自送給竇憲牛肉、白酒,被韓棱舉奏,罰作刑徒。
永元四年(西元92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趁竇憲還朝之時,勒令其自殺。韓棱奉命查辦其案,追查同夥,日夜操勞,一連幾個月都沒有放例假休息。和帝念他憂國忘家,賜布300匹。
韓棱晚年任南陽太守。南陽是東漢皇族貴戚的故鄉,權豪勢要縱恣不法,殘害人民。韓棱不畏權勢,用嚴刑峻法,打擊姦盜,一郡震恐,地面肅然。後回朝為太仆,列為九卿之一。永元九年(西元97年)十二月,為司空。永元十年(西元98年)八月,韓棱卒。葬于故里。其墓今存。《後漢書》卷四十五有傳。
韓棱墓:位於舞鋼市廟街鄉老金山東麓劉溝村西。墓冢東西長80米,南北寬40米,高17米。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墓的東側,原有一塊約半米寬、1米多高的青石墓碑,上刻“東漢司空韓棱之墓”。毀於1958年。1984年定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韓莊村原有韓氏祠堂3間,古建築,雕梁畫棟,門上懸有“正色立朝”朱紅匾額,正中懸挂“漢賜龍淵劍”大紅匾。毀於1960年。
主辦單位:平頂山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