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贛臺心橋 > 兩岸關係

砥礪奮進 鏗鏘前行——2015年兩岸關係展望

發佈時間:2015-03-19 13:40:19

  2014年,兩岸關係雖經歷種種波折考驗,但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保持了持續向前、穩步推進的發展勢頭。展望2015年,台灣島內藍綠兩大陣營將圍繞2016年“總統”和“立委”選舉激烈角逐,島內政局將更趨複雜動蕩,兩岸關係發展將面臨新的挑戰。但總體看來,影響兩岸關係的積極因素明顯超過消極因素,機遇大於挑戰。我們應貫徹“麗岸一家親”理念,繼續攻堅克難,努力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2014年,兩岸政治、經貿、文化及民間交流勢頭強勁,兩岸大發展、大合作、大交流局面不斷深化。這既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兩岸雙方採取務實、靈活政策的結果,給未來兩岸關係穩步發展提供了巨大勢能和重要機遇。

  一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為兩岸關係穩步發展提供了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台灣客人時,多次闡述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理念,強調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增進互信,推動兩岸關係穩步發展。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獲得台灣各界熱烈反響,國民黨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堅持“一中架構”,呼籲兩岸同胞共同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今年1月16日,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習總書記與朱立倫在賀電與復電中,再次重申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對兩岸雙方保持良性互動,增進鞏固政治互信,保持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主流民意。2014年,兩岸各領域交流日益擴大,兩岸貿易額近2000億美元,兩岸人員往來逾941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超過322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臺陸委會最新民調顯示,70%的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有利台灣整體利益與未來發展”,80.9%的台灣民眾支援兩岸持續進行各領域交流,77.1%的台灣民眾贊成台灣當局持續推動兩岸互動交流正常化,74.8%的台灣民眾同意兩岸持續進行制度化協商。事實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經6年多的時間,已經深入台灣民心,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主流,不論島內政局如何變化,都難以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

  三是,大陸在兩岸間的結構性優勢有利於台海局勢穩定。由於兩岸實力懸殊,大陸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不斷鞏固,台灣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必須面對兩岸關係現實和國際大勢。2014年,台灣政黨惡鬥、政治失能、經濟空轉,而大陸強力整風反腐,確立依法治國方略,社會發展穩定有序、方向明晰。隨著兩岸實力差距越來越拉大,大陸主導兩岸關係的能力越來越強,將有力保持台海局勢和平穩定。

  四是,經濟全球化給兩岸關係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當前,以物聯網、3D列印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席捲全球,正在深刻改變世界經濟形態和社會結構。在此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已成為各經濟體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2014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APEC峰會倡導互聯互通,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正順應和引領這一歷史潮流。台灣屬於外向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因“太陽花學運”導致兩岸服貿協議未能通過、貨貿協議被迫推延,這種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的舉措不利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註定無法長久為繼。如果兩岸實現經濟優勢互補,共同迎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整合,將給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提供無窮動力。

  2015年是台灣藍綠全力衝刺2016年兩項重要選舉的關鍵之年,兩岸關係將不可避免面臨風險與挑戰,可能呈現變數增多、阻力增大、速度放緩的趨勢。概括而言,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馬英九當局在兩岸關係上難有大作為。近年來,馬英九當局執政不力,施政不佳,導致民怨持續上升,執政基礎日趨薄弱,滿意度長期在低谷徘徊。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潰敗後,馬英九被迫辭去國民黨主席,改組“行政院”,政治威信破産,對台灣政局的影響力、掌控力大幅降低,執政重點轉向處理內部事務、維繫團結、鼓舞士氣、延續個人影響力等方面,兩岸關係可能不再是其關注核心所在,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能力和意願受到削弱。

  ——國民黨實力削弱影響其繼續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九合一”選舉潰敗導致國民黨元氣大傷,失敗主義瀰漫,人心浮動、方向不明。朱立倫出任國民黨主席後,雖提出找回創黨精神和核心價值、推動“憲改”、處理黨産等主張,打出“家和萬事興”口號以維持黨內團結,但國民黨內部矛盾仍然根深蒂固,各方關係盤根錯節,各派力量如何整合考驗嚴峻。加之朱立倫面對民進黨咄咄逼人的攻勢,勢必窮于應對,難以騰出手來對兩岸關係進行深層次的謀劃和佈局。

  ——民進黨仍將繼續阻撓、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在未對兩岸政策作出實質調整的情況下,民進黨仍在“九合一”選舉中大獲全勝,降低了該黨調整、反思兩岸政策的壓力與動力。目前,民進黨兩岸政策怪論甚囂塵上:一種是所謂“天然成分論”,鼓吹“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成為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一種是所謂“絕不改變論”,鼓吹“‘台獨’的事實與狀態無法凍結、廢除”;一種是所謂“大陸靠攏論”,鼓吹“只要打贏‘九合一’,大陸會自動朝民進黨方向調整”。凡此種種,正是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以及“不棄‘獨’、不承認‘九二共識’也能執政”的投機心態的反映.可以預見,民進黨2016年“大選”前兩岸政策難有實質調整,仍將對兩岸關係發展設限、阻撓和破壞。

  ——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的疑慮加深。隨著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兩岸實力對比愈加懸殊,在“台獨”分裂勢力的鼓噪下,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懼和不信任有所加重。3月爆發的台灣“太陽花學運”,導致兩岸服貿協議過關受阻,迫使台灣當局先行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10月香港非法“佔中”事件引發島內關注,“台獨”勢力借機大肆攻擊“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煽動島內民眾“仇共”、  “反中”情緒,甚至連馬英九也借機説事。台灣民調顯示,在被問及“哪個政黨和大陸交流更能兼顧台灣安全和民眾利益”時,民進黨首度以40%領先國民黨的33.4%,有台灣評論認為,這表明近年來兩岸關係快速發展遭遇到某種程度的台灣民意“反彈”,部分台灣民眾擔心國民黨主導的兩岸開放政策會影響台灣“民主”、“自由”,導致台灣被大陸“吞併”、“控制”,故而對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心存疑慮: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民心、順應大勢,雖然在深水區遭遇到一些湍流衝擊,但仍將穩步前行。2015年,兩岸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機遇是深層的、歷史性的,挑戰是表像的、短暫的。兩岸同胞應把握機遇,直面挑戰,砥礪奮進,克難前行,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台灣工作通訊)辛 旗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