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乾隆在下江南時,路過此地,感到肚子餓了,恰好路邊有一家老太太煮雞湯,乾隆就坐在路邊喝了一碗,感到很香,湯裏還有麥仁,乾隆卻不知這麥仁是雞沒洗乾淨留在雞肚子裏的。於是,乾隆就問老太太:“這是啥湯?”老太太年齡大,耳朵也背,沒聽清楚,就重復了一句:“啥湯?”乾隆就誤認為這湯的名字就叫“啥湯”。後來這個名字就叫開了,現在在濉溪人們都叫“啥湯”,又因為湯的味道鮮辣,有的人又稱之為辣湯。
老城的辣湯是用母雞和圓骨,加上裝有12種配料的料包煮湯。煮的時候除了加蔥和麥仁之外,加上大量的生薑,這個湯的味道就偏辣,這種辣味很鮮。把洗好的面筋在溫水中醒透,讓原來海綿狀的面筋表面變得光滑柔軟,然後掐成一小塊張開下鍋,同時用筷子順時針攪動,這時面筋就會被甩成片狀,如雞蛋絮,但比雞蛋絮略厚一些。辣湯麵筋製作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將麵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麵糰,用手蘸上水把麵糰揉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然後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覆幾次,直到將麵糰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面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洗面筋剩下的面水勾兌到湯中,這樣的勾兌連麥仁都沉澱不下去。最後,加上鱔魚絲、鹽、味精、適量的白胡椒(黑胡椒也可以,不過煮出來的湯顏色發黑)。在湯中加上些許香油,更是美味。
主辦單位:淮北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