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民間文學協會曾經蒐集、整理、編纂了《淮北民間故事集》基本上將淮北地區長期廣泛流傳的故事整理了出來。從1987年到1992年之間,民間文學協會還蒐集了當地民諺民謠二千余條,歸納為政治、氣象、氣候、農業等二十余項。在楹聯的蒐集、整理、創作中,魏啟鵬受中國楹聯學會委託,與人合作編注罧《中國名勝楹聯·安徽分冊》。上述情況,分別詳述如下:
民間故事:
1、吳樂森編寫的《陳毅讓車》、《鄧政委喂馬》,這類民間故事屬於人物範疇的民間文學。主要是通過對偉人平凡小事的描述,來歌頌偉人的高尚品德。
2、屬於地域範疇的民間文學有:武時良編寫的《烈山的傳説》,吳廣彪編寫的《朔裏與東方朔》,這類故事多長期廣泛地流傳在民間,主要是探索某地某所的由來,某地與某歷史人物的關係等。
3、屬於民俗範疇的民間文學有:傅立泉編寫的《燒紙錢的由來》、高文疇編寫的《清明節與介子推》等。
民諺民謠:
1、屬於氣象方面的民諺很多,對天氣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長蟲過道,大雨就到”,“月亮戴斗笠有風,月亮烤火有雨。”“雨後西南風,沒有三天空”“老頭活了八十八,沒見東南雨來發”“晚霞行千里,早霞雨傾盆”等。
2、屬於氣候方面的農諺有:“熱在伏中,冷在三九”“三九四九中心臘,凍死河裏連毛鴨”“處暑去暑天不熱,寒露添寒穿棉衣”等。
3、屬於農業的諺語有:“九盡花不開,水果壓滿街”“頭伏蘿蔔二伏蔥,三伏裏邊種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紅,寒露兩旁看早麥”“棗樹發芽種棉花,過了穀雨點西瓜”“六月六,打棉頭,七月十五拾早花”等等。
4、屬於地理環境的有“大風刮倒萬丈碑,石碑滾了三個省”這是指建國前,相山屬安徽、江蘇、河南三省交界處。另外,還有屬於政治、文化、風俗、傳説等方面的民謠。
主辦單位:淮北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