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晷景始剖天① 閬風直預不週巔②王母月窟食青鳥③ 開明陽臺樹瑯玕④三成昆丘啟聖化⑤ 五殘心德軼不傳⑥唯余迎旭相臺上 朝日躍出碧波間相山屬泰山余脈,主峰地理坐標在東經116.8度,北緯34度線上,橫空出世孑然獨立於中原腹心。《宿州志》説山在相城鄉,高五里。週二十里,稱州巨鎮,為諸山之宗。上有古詞、漢碑三百有五,殘斷不可讀……銘曰:“巍巍相山,盤紆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衝,興雲播雨,稼穡以豐……神舊號‘明上王’,未詳所始。”碑如此多,神如此古,耐人思忖。
相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是一座美麗的、鮮為人知卻富有無與倫比的文化魅力的山。今天我們從天文學、文獻學、考古學等角度切入,初步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認識到她就是馮相氏和保章氏掌日月星辰、風雲氣象、世登高臺以視天文氣象之次序的地方。古籍中記述之海內崑崙丘(虛)、不週山、日月山、西王母之山……就是相山。廟祠之“明上王”謚號可發人深思。
神是古代被超人化的天文氣象工作者,上帝是天文氣象臺的主管、科技總裁,神山即是天文觀象之所。相山主峰周圍有地平日晷操平水槽,圓形石晷多個,古陶片多見,山北祭祀坑獸骨纍纍,山西南有天藏古寺。考《山海經》“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禹闕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十洲記》“崑崙號曰崑陵……其一角正北,幹辰之輝……但當心有觀于崑崙也。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蹻車渡弱水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再考《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週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禹攻共工國山……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等資料,均與相山地理地貌現狀相符,古代“相土烈烈”、昭明居砥石、河出積石、相土之東都、穆天子賓于西王母……等史傳和神話因之而澄清。
登相峰極目,視野空闊,尤以春秋二分晨昏晴霽之際,一輪紅日卯出酉入,朝暉夕曛,流錦溢彩,加之山花草樹,岑色嵐光,讓人逸趣橫生,神飛物外。相山靈秀之氣烝溶于浩蕩天籟之中,正未可以言語而盡述也。
另附:秋日登相臺捧日拂月攬群宿 岱南淮北聳高岫馮相直鉤釣七曜⑦ 炎黃曲圭辟九州 磅薄千里石硭碭 紆徐萬古湘濉流⑧ 暇日登臨賾聖跡 滿山黃綠壇廟秋再登相臺岱南淮北勢崢嶸 萬古華夏啟聖統日月窳崐崘墟⑨ 瑯琊璇璣不週風⑩ 青龍白虎翔朱鳥 伏炎相柳傳祖農今日重黎山下廟 豐碑依舊説顯通注:①昆:測比日影長短。侖:研究計算測得數據。
②閬風、不週:觀象臺嶺名,古量測風雲氣象處。不週:相山主峰,古代測定周天年歲之處。不:鳺鴀,鳥名。周:燕子。
少昊時以鳥紀官,鳺鴀為祝鳩氏,為司徒。契為子姓,其母吞燕卵而生契,後來契為司徒主管天文,觀象臺得名于鳺鴀、燕子兩鳥名,故名為“不週山”。
③王母:黃帝妻,姓西陵氏,生少昊,號西王母,因少昊以金德王,又號金母。
住相山東側龜山,又號龜山金母。佐黃帝管理天文氣象事宜。月窟:相山秘霞洞,又名出雲洞,在龍嶺東段南側。食青鳥:食,觀測日月運作及蝕象。青鳥:官名,少昊以鳥紀官,青為東方之色。
④瑯玕:玉石製作的量具、圭表之類。
⑤三成:《爾雅•釋丘》中有“三成崑崙丘”之説。而相山龍峰有三重。成:五行攸序曰成。
⑥五殘心德:殘,踐也。歲、填、辰、太白、熒惑五星在運作中顯示徵兆。心,大火星,古代火歷紀時所本,也是淮北的天文分野。
⑦馮相氏:《周禮•馮相氏》曰“世登高臺以視天文之次序者”。七曜:日月加上五緯(見⑥)的合稱。
⑧湘:湘河,古湘河發源於永堌官山西南,西流經瓦子口,南繞相山東南流,相城稱上湘,宿遷稱下湘。
⑨窳:天文儀器的作業系統,窳,器中空也。
⑩瑯琊璇璣:瑯為量測器具,琊,古人造歷“歸邪于終”,置閏。舊曆十九年七閏,以360日為正,余日為邪。余、邪古音同。璇璣:天文儀器。《尚書》記舜曾運璇璣以齊七政。
資訊來源: 淮北日報
主辦單位:淮北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