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隈寒梅馥夕曛 裏中消息靚宜人暖風撩雨近清明 杏花惹蝶上碧岑磐石雅擁松竹老春濉偷染楊柳新一曲樵唱花雨落 掬得芬芳堪洗心黃裏在相山西麓,大沙河、湘西溝、蔣河交匯于村西北,村東山坳中有天藏古寺與相山廟隔山相望。南連曲陽,北接徐裏。依山傍水,風水佳妙,是淮北市的西苑花園。
黃裏風光可稱三絕,每當夏末“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之節候,緣河穿行于綠樹蔭中,觀魚賞萍,東眺碧岑遙嵐,西望萬里禾稼,有山水清絕之妙趣。每當徘徊于鳳凰山梁,品聖人井水①,賞西下落日,撫量日古晷②,辨岩畫古符③,讓人遐思冥想,有史跡古絕之讚嘆。最為觀止者是近千株古柏依然、蔚然、挺然、傲然立於萬千株桃杏茂榴之間。當龍沙雪消,草色乍綠,嫩陽初暖,節近清明,村東坡上隈中坳裏,萬杏怒放,香芳彌空,趁以蜂歌蝶舞,麥青菜黃,豌豆、蠶豆爭相加入爛漫行列。村中人家院中、路邊、地頭巷間到處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二十天的盛花期後,又“風筆咋舉,漫向枝間品題,將花瓣兒輕輕托起,飄雨,飄雨,浸濕丹青畫底”,別有一番韻味。古人的“沾衣欲濕杏花雨”“紅杏枝頭春意鬧”“一枝紅杏出墻來”“春上游,杏花落滿頭”“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花褪殘紅青杏小”等詩句中之意境均可在黃裏品到、味到、悟到,黃裏春杏可稱美絕矣。
注:①聖人井:在黃裏村東的小山腰中。
②量日古晷:古代量日計時的工具,又叫太陽鐘,後黃裏村東發現四處。
③岩畫:後黃裏村東山有岩畫兩幅,刻劃符號多處。
資訊來源: 淮北日報
主辦單位:淮北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