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承天繼羲農 分得陰陽運二龍隔絕民神乾坤理① 聚城相南駐黎重②仲春出火百物起③ 九秋歸藏萬化成最是重陽山隈裏 醉數霜崖染綠紅淮北市中心正北兩公里處有“顯通寺”建於深谷之中。碑載所祀乃皇帝之子,主司徐豫福祉,調和陰陽,讚化一方。昔謚“明上王”不詳所始,元統三年(1335年)有銘曰“莭彼相山,丄應蒼芄(大火星),其根磅薄,不(通“環”)據九泉,為國之鎮,災祥主焉”。到乾隆二十二年,太子少傅高晉奏撥庫幣重修,御書“惠我南黎”題額懸匾于殿門之上。
相山顯通寺有碑雲:“相城顓頊帝所建也”。《帝王世紀》説“帝顓頊高陽氏……平九黎之亂……,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到清帝弘歷賜匾,淵源有自。更有清鳳陽守項樟詩云:丄應房心氣澍清,遠含徐豫勢崢嶸,共姬貞白今留墓,相土回還舊有城”。
足見寺歷史之古遠。每年東宮蒼龍代表星宿大火星被北斗之柄從東方地平線攜起之時,正是春分時節,她告訴人們春天到了。漢《郊祀歌》唱道:“靈之來兮,神哉沛。”是説靈星(大火星)司掌者(火正)來了啊,他是來自沛地相山觀象臺的神(天文專家)啊。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有碑頌曰:“古碑遠記尊神□,三皇證聖至今傳……,加封顯濟王聖位,建剎靈闢④坐相岩,永固水繞龍伏蔭,渠□砂回虎踞□……朱雀翔空景風閒,騰龍舞鳳開俊帳,玄武奇特方對圓……”把淮北的堪輿山水形勝,祠廟之歷史述説甚明。如今以古祠為中心已開闢為相山公園,周圍四季風光如畫,遊人如織。寺內古柏參天,香火鼎盛。魁樓高踞于山門之上。大殿為宮殿式建築,三進院落,雕梁畫棟,回廊曲檻,設計臻密,佈局宏闊,儼然王者氣象。寺內尚余宋元以來碑刻三十余方,後院原有箕子廟、慧遠樓、鄉賢祠等建築(近被拆除)。登魁樓四望,周圍層巒疊翠,猶如天然巨屏,把相山廟護於懷中。
每當冬雪初霽,峰谷間瓊脂與松柏爭青辯白。春葩盛綻,曲徑中游女共嫣紅並鬥妖冶。夏雨過即,九峪裏雲封霧鎖,碧樹蒼藤,盡情性流綠瀉翠。重陽到來,霜崖上草樹煙靄,曉暉夕曛,抒矜持染紫涂紅。再看魁樓門柱上“九天佳氣繞名山,萬里縕綸來福地”一聯可稱的評。
相山是黃淮地區早期農業文明時期觀測天文氣象的地方,是古代天皇氏(號曰天靈)開天闢地的地方⑤,是火正的祠壇,最早的火歷在這裡崑崙(觀測計算)、研造。故這裡是當時超級機密所在,當權者諱莫如深,天文工作者也因此被神化。統治者數千年來以神道設教,造出了神靈仙鬼的事端,麻醉民眾,終因心術不正,一代代王朝如走馬燈般,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煙消火滅。今日的江山是屬於人民的,我們要用科學來振興我們的民族,用汗水來建設我們的家園。孔夫子猶不言怪力亂神,遊是祠者,可不思乎!注:①民神:顓頊整頓政體,使行政人員和神職人員分離,直到明朝中葉孝宗皇帝才取消禁民間私習天文之禁令。
②聚城:《史記•五帝紀一》黃帝“合符釜山,而邑于逐鹿之阿”。
【正義】《輿地誌》雲“逐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阿,大陵。即相山。
③出火:春分間大火星(心)黃昏從東方升出地平線,夏半年開始。秋分落下地平(內火)冬半年開始。
④靈闢:當指靈壁。《史記》“漢二年,項羽從蕭晨擊漢軍,追擊至靈壁東濉水上”。孟康曰:靈壁故小縣,在彭城南。【正義】“在徐州符離縣西北九十里”。今相山附近。
⑤天靈:《資治通鑒外紀》“天皇氏,天地初立,元氣肇始,歲起攝提,有神人,一身十二頭,號曰天靈,被跡在西北柱州崑崙山下。”靈:大火星。每年按時出沒。故曰靈。
資訊來源: 淮北日報
主辦單位:淮北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