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名人

朱自清

發佈時間:2015-08-05 16:08:21

  【朱自清】(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教育家。原名自華,字佩弦,號實秋。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父定居揚州。1916年畢業于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考入北京大學。1920年大學畢業,先後執教于杭州第一師範學校、揚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上海中國公學等校。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的代表作家。1922年,與俞平伯、葉聖陶等創辦了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成《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文藝術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學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後,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兩篇,被選入中學國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6年聞李公樸、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是年10月,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他在呼籲和平宣言上簽名,並親往各院校徵求籤名,後又領銜發表抗議國民黨當局任意逮捕人民書,併為清華大學教授起草“反饑餓,反迫害”的罷教宣言。後又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45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1948年8月12日在貧病中逝去。

江蘇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