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旅遊推介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

發佈時間:2015-12-17 10:09:19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個讓時間慢下來的“休閒之都”。

  成都,簡稱“蓉”,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商貿、金融、科教、軍事中心,交通、通信樞紐及最大航空港,綜合實力西部第一。成都位於我國華西地區東部,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川西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産豐富、水系發達,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成都歷史悠久,擁有2600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曾9次成為地方封建王朝的都城,城址有擴展而無遷徙,城名千古未改。文革期間,成都皇城、成都古城墻等文物古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2011年9月,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把成都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文化之都”。

  説成都是一個美食王國一點也不為過,成都美食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係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菜式多樣、調味多變、麻辣鮮香、應有盡有。春熙路、錦裏、寬窄巷子、文殊院美食街,街頭巷尾琳瑯滿目的地道小吃;香辣過癮的火鍋;傳承歷史百吃不厭的川菜...成都,仿佛一張柔軟的沙發,倉促的步履行到此處便不禁放緩,不禁自拔的陷進溫柔鄉的懷抱。

  麻婆豆腐:陳麻婆豆腐是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 清朝同治初年(1862),開業于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舖,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

  夫妻肺片: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

  二姐兔丁:在成都很有名氣, 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還有五香鹵兔、紅板兔、麻辣兔丁。

  鍋魁:隍城傳統鍋魁總店經營的鍋魁品味多樣,風味獨特,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肺片鍋魁、素菜鍋魁都是其特色品種,另外,那裏的牛尾湯也很有特色。

  擔擔面:擔擔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麵粉搟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擔擔面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于1841年。

  荔枝巷鐘水餃:創始人鐘少白,原店名叫“協森茂”,1931年開始挂出了“荔枝巷鐘水餃”的招牌。鐘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他鮮菜,上桌時淋上特製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鐘水餃具有皮薄、料精、餡嫩、味鮮的特色。

  韓包子: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1914年溫江人韓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開設“玉隆園麵食店”,因其包子味道格外鮮美而在成都站穩了腳跟。韓玉隆辭世後,其子韓文華接替經營,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實踐,創制出“南蝦包子”、“火腿包子”、“鮮肉包子”等品種。

  雙流兔頭:又叫雙流老媽兔頭,從開店至今已有十年曆史,于2003年向國家商標總局註冊了“老媽兔頭”頭像圖案。麻、辣、香的,深受蓉城及外地消費者的喜愛。

  缽缽雞:“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缽缽雞簽串制,晾冷浸于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缽缽雞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源於四川的農村,與身具來著點純真質樸的鄉村氣息,因其麻辣爽口,食用方便,風味獨特等優點。

  航空運輸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代碼:CTU)位於成都市雙流縣西航港街道,距離成都市區18km,2012年2月1日正式晉陞國家級航空樞紐。2005年4月17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正式進入“全球百忙”機場行列。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跑道也已經正式投入運營。已開通航線可直達全國近百個城市,同時也已開通直達東京、新加坡、曼谷、首爾、阿姆斯特丹、阿布扎比,普吉島,孟買,河內,溫哥華,墨爾本,倫敦等國際大城市的航班。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國際航空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東航四川分公司的基地機場。成都第二國際機場項目已經獲批。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西部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中國西南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是前往拉薩貢嘎機場的最大轉机機場,也是前往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的惟一轉机機場。2012年8月9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T2航廈正式投入運營。

  鐵路運輸

  成都鐵路密集。成渝鐵路已于1952年7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寶成鐵路已于1958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是重要的出川大動脈。成昆鐵路已于1970年7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地質構造複雜,被譽為“地質博物館”。達成鐵路已于1998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被譽為墨綠幽幽的鐵路。成灌快鐵已于2010年5月12日正式投入運營。成綿樂客專已于2012年12月2日正式啟動鋪軌工作,計劃2013年12月31日之前正式投入運營。2013年7月23日,成灌快鐵離堆支線正式投入運營。成灌快鐵彭州支線、成蘭鐵路、成雅鐵路均在緊張建設之中。成貴客專、西成客專、成康鐵路均已納入規劃。成都鐵路局是西南最大的鐵路局。成都站作為客貨特等站,直屬成都鐵路局,計劃成綿樂客專正式投入運營之後正式啟動擴能改造。成都東站現已開通終到南京、武漢、鄭州、杭州、長沙、貴陽、海口、南昌、南寧、達州、桂林、溫州等城市的列車,是西南最大、最現代化的交通樞紐。成都南站位於武侯區人民南路四段,2011年5月8日正式啟動擴能改造,計劃成綿樂客專正式投入運營之後正式結束擴能改造,將會成為成綿樂客專重要配套站。成都西站作為成雅鐵路最大配套站,現已納入規劃。

  公路運輸

  成都交通發達,G5(北京──昆明)、G42(上海──成都)、G76(廈門──成都)、G93(成渝環線高速)、G108(北京──昆明)、G213(蘭州──磨憨)、G317(成都──那曲)、G318(上海──聶拉木)、G319(廈門──成都)、G321(廣州──成都)、G4201(成都繞城高速)、S1(成彭高速、成綿復線高速)、S2(成巴高速)、S3(成安渝高速)、S4(成瀘高速)、S6(成都機場高速)、S7(成樂高速)、S8(成溫邛高速、邛名高速)、S9(成灌高速、都映高速)、S101(成都──南江)、S103(成都──美姑)、S104(成都──五通橋)、S105(成都──青川)、S106(川西環線公路)、成都第二機場高速、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都第三繞城高速、成都二環快速通道、成灌快速通道、成簡快速通道、成黑快速通道、成金青快速通道以及成新蒲快速通道縱貫成都。2012年12月27日,G93(樂雅高速)峨眉山路段正式投入運營,成都前往峨眉山最快僅需90分鐘min。2012年12月31日,S2(成德南高速)金堂路段正式投入運營,成都前往金堂最快僅需20min。成都市主城區設有城東客運中心、城北客運中心、梁家巷客運中心、五桂橋客運中心、五塊石客運中心、石羊場客運中心、昭覺寺客運中心、新南門客運中心、茶店子客運中心、沙河堡客運中心、紅牌樓客運中心、商貿城客運中心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客運中心等13個客運中心。

  成都最佳的旅遊時間是3月、4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青城山、西嶺雪山、九龍溝、九峰山、天台山、龍池森林公園等都是成都最理想的避暑勝地。1500多年前的晉代詩人左思曾由衷地稱它是“既崇且麗”。不論是“詩仙”李白,還是“詩聖”杜甫都曾無限深情地謳歌過這座風姿獨具的城市。同時,由於交通樞紐地位,成都還是西南旅遊最重要的轉机地。由成都北上可直達都江堰、九寨溝,西行可沿川藏公路直抵拉薩,途徑攝影聖地新都橋、海螺溝冰川、林芝等地,也可由芒康南下,往梅裏雪山、香格裏亞、麗江等。

  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産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于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西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遺産。

  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景區內有終年積雪的大雪山,為成都第一峰。西嶺雪山風景具有原始、自然、粗獷的特點,水景、生物景、天景等自然景觀優美齊全。各種動物常出沒于林間山澗,其中有大熊貓、牛羚、金絲猴、小熊貓、獼猴、雲豹、金雞等珍貴動物。

  遊客不僅能在雪山上滑雪,還能參加雪上摩托、森林狩獵、坐熱氣球、彈跳飛人等樂趣無窮的活動。

  嶺雪山屬立體氣溫帶,現已形成“春賞杜鵑夏避暑,秋觀紅葉冬滑雪”的四季旅遊格局。景區內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獨特。有雲海、日出、森林佛光、日照金山、陰陽界等變幻莫測的高山氣象景觀。

  西嶺雪山分為前山、後山之説,前山適合於喜好攀登徒步的驢友。

  前山全長18公里左右,耗時9到12小時,一路的景點有蛙潭、五彩瀑布等,其樂趣和快感是索道所無法體驗的,但前山景致沒有後山有特點。

  後山有漂亮的滑雪場和滑草場,可以從中級滑道邊的觀景索道中站沿索道維護步行道爬上日月坪,視體力耗時2.5小時到5小時。從這裡爬山耗時短,是怕坐纜車,又爬走遠路的人的理想選擇。

  天台山

  天台山景區隸屬邛崍山脈,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蜀中名山。景區與成都市與雅安名山、蘆山縣雨城接壤,地處邛崍山脈的尾部。為國內罕見的箱狀向斜山地,整座山大致呈英文字母“n”字形,分為三級臺地(一台地:肖家灣-等樂安;二台地:等樂安-小九寨;三台地:正天臺以上)。主要景點有:肖家灣、等樂安、小磨坊、和尚衙門、小九寨、正天臺、秀水山韻和十八里香草溝等約30多處。

  金龍河自玉霄峰蜿延而下。一路上鋪成了瀑布、疊溪、長灘、深潭,水景線密集,諸多景觀依水幻化,形成了“九十里長河八百川,九千顆怪石兩千峰”的中國山水畫長卷。是山嶽型風景區以玩水為主題的旅遊勝地。“高山玩水”是天台山景區特色旅遊品牌,十八里香草溝、小九寨、花石海等景點的十余個親水玩水項目,讓你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涼愜意。

  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紀念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它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以文、書、刻號稱“三絕”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園林區和錦裏三部分。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五重建築,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以劉備殿最高,建築最為雄偉壯麗。武侯祠後還有三義廟、結義樓等建築。

  文物區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部分組成,祠廟現存主體建築(除惠陵)均為清康熙十一年(西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為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以及遷建的三義廟和新建的結義樓,共七重。祠內供奉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後代碑刻50余通,匾額、楹聯70多塊,尤以唐“三絕碑”、清“攻心”聯最為著名。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園合併為武侯祠園林區。南郊公園原係民國時期四川省主席、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墓園。始建於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軸線縱貫南北,石牌坊大門、三洞門、四方亭、薦馨堂、墓室等,佈局嚴謹、雄渾莊重,是西南地區惟一一座北方陵園建築群。在武侯祠的發展規劃中,西區將打造成三國文化的傳播體驗中心。

  現緊鄰武侯祠的“錦裏”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斥資復建,為“全國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錦裏作為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歷史遺跡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佔地30000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建築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基礎,內容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內涵。錦裏于200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于2009年1月開肆,錦裏延伸段大膽將活水引入迴圈,形成“水岸錦裏”的新景觀。“拜武侯,泡錦裏”已成為成都旅遊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

  錦裏

  錦裏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作為武侯祠(三國歷史遺跡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街道全長550米,現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業街,號稱“西蜀第一街”,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倣古建築,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古街佈局嚴謹有序,酒吧娛樂區、四川餐飲名小吃區、府第客棧區、特色旅遊工藝品展銷區錯落有致。

  2005年錦裏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城市商業步行街”之一,與北京王府井、武漢江漢路、重慶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齊名。

  錦裏即錦官城。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于夷裏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墻,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裏也。後即以錦裏為成都之代稱。

  錦裏于200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錦裏二期(水岸錦裏)于2009年1月開始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錦裏古街完成升級,錦裏依託武侯祠,“拜武侯 泡錦裏”已成為成都旅遊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

  寬窄巷子

  寬巷子古街市位於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全長約500米。是一處獨具老成都民居特色的文明街。

  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08年改造工程竣工,該區域在保護老成都原真建築的基礎上,形成以旅遊、休閒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複合型文化商業街。

  改造後的寬巷子、窄巷子,其舊有的單一居住功能將得到置換和豐富,向以“文化、商業、旅遊”為核心的功能轉變,其間設置一些區域,專門用來展示一些早已失傳或將要失傳的古老藝術和文化,如蜀繡、蜀錦、竹編及漆器工藝等,還修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紀念館、舊時的畫館、文館、茶館、戲館等,並且邀請一些頂級藝術家以及文化名人來這裡從事創作。

  院落文化共分為三個主題。寬巷子是“閒生活”區,以旅遊休閒為主題。改造後的寬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現,在這條巷子中游覽,能走進老成都生活體驗館,感受成都的風土人情和幾乎要失傳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場景。而四合院中可以品上蓋碗茶,吃上正宗的川菜。寬巷子喚起了人們對老成都的親切回憶。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給富有傳統氣息的巷子點綴上了時尚的氣息,是老成都的“閒生活”。

  窄巷子是“慢生活”區,以品牌商業為主題,這裡是國際化的業態,是擁有世界眼界的時尚中心,這裡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裏品味緩慢的下午和時光的停駐。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

  井巷子是“新生活”區,以時尚年輕為主題,是成都的新生活區域酒吧區。這裡是成都的夜晚最熱鬧的地方,是華燈初上的成都風,是笑靨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是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是西元前12世紀至西元前7世紀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

  遺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時期遺址中最為密集的象牙、數量最為豐富的金器和玉器。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陽神鳥金箔,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産標誌和成都城市形象標識主圖案。金沙遺址的發現,把成都城市史提前到了3000年前,由此被視為成都城市史的開端。

  金沙遺址博物館2007年在金沙遺址原址建成開館,展示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獨特的青銅文明。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沒有城墻,約等於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轉移。

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