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全景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地處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創辦于1992年,前身是成都台商投資區,1998年經國台辦和科技部批准為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享受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園區原批准規模6平方公里,遠景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是西部唯一的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四川省、成都市重要的現代輕工業基地和台商投資聚集區,成都市重點建設的三家國家級開發園區之一。近年來,科技園備受國家有關部門及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政策、人才、技術和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援,成都市更明確提出了把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建成“西部現代輕工業基地和台商投資聚集區”。
園區借鑒台灣新竹科技園和高雄出口加工區的成功開發建設經驗,由台灣中興顧問社、美國麥肯羅技術諮詢公司等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公司按照國際二類工業區標準建設,規劃有文化區、中央商貿區和住宅區等功能配套區域,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八縱十橫”、“七通一平”道路框架和完善的地下管網、天然氣、專用自來水廠、變電站、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
園區先後引進美國、日本、泰國、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各類工業項目437個,建成工業企業205家,其中港臺及其他外資工業企業28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産值過億元工業企業16家。
園區規劃
園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借鑒台灣新竹科技園和高雄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經驗,由美國麥肯羅技術諮詢公司和成都規劃設計院按國際工業園區標準設計建成,規劃有生物醫藥工業區、食品工業區、印務包裝工業區、機械電子工業區等工業集中區和教育科研區、中央商務區和高尚住宅區等功能配套區域。
園區的佈局,原則上以産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基礎,利用不可替代的資源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定向招商,定向打造軟、硬環境,做大做強台商集中投資區和三大主導産業,打造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優勢。
園區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是按照全國一流高新技術開發園區的標準,加快行政管理制度、科技創新體系、投資服務體系和投融資體系的創新力度。堅持以規劃為龍頭,科技為先導,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引進重大産業化項目、台資企業為重點,大力營造園區一流的投資環境。放大園區比較優勢,實施錯位競爭,通過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不斷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加速形成産業集群,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努力形成迴圈經濟,全面推進科技園“二次創業”。
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