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尺鯉 本在孟津居
“鯉魚跳龍門” (資料圖片)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故人東海客,一見借吹噓。
風濤倘相見,更欲淩昆墟。
——唐·李白《贈崔侍禦》
據《新唐書》記載,西元742年,因為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做了翰林供奉,後因“脫靴”之事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便“擿(tī)其詩以激楊貴妃”,唐玄宗欲給李白官做,楊貴妃就從中作梗。李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便更加桀驁不馴、我行我素。
西元744年,可能是覺得再在長安待下去已無任何意義,李白便“懇求還山”,得到唐玄宗允許。
本詩即此次“還山”時遊洛陽所作。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黃河孟津段所産鯉魚天下聞名,但李白不説它味道鮮美,而是借“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抒發“有志不獲騁”的憤懣之情。
傳説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只要跳過龍門,就能化身為龍。跳不過去的,摔下來時額頭會落疤,還是一條魚。
我本是居住在黃河裏一條志向高遠的魚,有為國家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誰料躍“龍門”不過,只好又回到河中,與那些碌碌無為的凡魚為伴。
“故人東海客,一見借吹噓。”此處的“故人”指的是崔侍禦。“東海客”是“東海釣鰲客”的縮寫,唐詩中常用此比喻志向遠大、胸襟開闊之人,李白就曾自稱“海上釣鰲客”。
這裡是在稱讚崔侍禦:“老朋友,你是位高人,感謝平日裏對我的誇讚和抬舉。”言外之意,“希望以後能得到你一如既往的支援,有機會多向朝廷舉薦我”。
“風濤倘相見,更欲淩昆墟。”“淩昆墟”,即登上崑崙山。如果我們能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再次相見,希望我能青雲直上,登上事業最高峰。李白志向遠大、豪氣沖天,可惜的是,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淩昆墟”。(洛陽晚報記者陳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