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之季士民因循入閩
發佈時間:2018-03-05 10:27:21
北宋末年,宋徽宗、欽宗被金兵所執,高宗南渡,京都移治于臨安,中原士民紛紛南逃。固始一度被金兵佔領,士民多南下,有些便因循先民舊路,定向徙入閩地。明嘉靖《固始縣誌•人物•隱逸》記載:“靖康南渡,衣冠文物蕩然一空”。“觀王荊公志王深甫自固始遷侯官,朱文公志黃端明祖鷹自固始遷邵武,張翠屏固始人南渡入閩”。近期見福建來信,有陳、周、葉、侯等姓,皆稱宋靖康南渡由固始入閩。
南宋末年,元軍佔領光州,光州治所徙治固始縣南山金剛臺(今屬商城縣)。不久,元軍佔領固始縣城,固始縣治所“徙治無常”。民眾則紛紛南逃,衣冠士族又定向徙居閩地。元朝自建元(至元八年1271年)至末世(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有97年,而固始於建元75年後的至正六年(1346年)才恢復縣治于縣城。元代光州學士馬祖常撰寫固始“建縣治”一文,有段淒涼的記載:“昔趙氏、完顏失德,江淮之交風磷宵明,戌鬼晝悲!乃若斯邑,南窮山,北盡淮,陸可騎,水可航,田畝之民躪桀者無慮十之八九。虎豹之所宮,狐狸之所號,故老遺人談之者尚可掩襟也”。昔日的“衣冠文物蕩然一空”。這裡的記述,是對宋元之際固始縣地的真切寫照。又因境內有孫叔敖起修的“百里不求天灌區”,待戰爭平息後,或故邑之民還本,或他邑之民來居,固始之地很快又佈滿居民。還是馬祖常“建縣治”文中所言:“不四十年,陳、蔡、曹、宋、吳、楚、甌、越之民,雜耕于地,交居於郛,今稱沃壤”。由於固始所處南北交接的特殊地理位置,又有歷代先賢創修、復修的水利灌溉工程,使之能夠成為中原人口南遷的過渡地帶。從馬祖常“建縣治”文中可以看出,固始虛其地後不僅有中原“陳、蔡、曹、宋”之民來補充,還有甌、越之民的遷入與回歸。這表明在中原姓氏南徙的過程中,固始是中原姓氏的一個匯居地,又與閩越姓氏有著往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