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河南週口市淮陽縣 陳姓發源地
原創: 胡明揚 U臺説 昨天2019年4月23日
台灣第一大姓陳姓的祖先,來自河南週口市淮陽縣,圖為陳胡公殿。 記者胡明揚/攝影
遠古時期人類尚未進入文明,男女無別,也沒有姓氏。相傳6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統一各部落後,為解決亂倫、亂婚的愚昧現象,開始「制嫁娶、正姓氏」,以重人倫之本,人們才開始有了姓氏與家庭群體。而伏羲建都宛丘(河南週口市淮陽縣),是中華姓氏最早的肇源地,後來炎帝神農氏繼都于太昊之墟,易名為陳;在周朝時稱為陳國,是陳姓的發源地。
陳姓主要源於「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始祖媯滿是舜帝34世孫。周武王建國後,將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封于陳,建都宛丘(河南淮陽),古稱陳國,其子孫以國為姓,陳國就是陳姓的發祥地。
陳國在周天子分封數百諸侯中,曾經雄居12大諸侯之列,歷20世、26君、568年,後來被楚國所滅。陳胡公媯滿便是陳姓的開宗始祖;經歷代繁衍播遷,現在陳氏後代人口已多達8000多萬,居中國姓氏第五大姓。
從河南淮陽「老陳戶」發源,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主要活動在河南、安徽、湖北地區,湖南、江蘇、山西、山東等地也有陳姓足跡。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晉室南遷,陳姓主要遷往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到南朝陳國開國皇帝陳霸先時,陳姓已成江蘇、福建的大姓之一。
中原陳氏在唐朝初期和中期,有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之舉;西元669年,唐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陳政率兵去福建平叛,陳政不幸陣亡,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西元686年,陳元光報請朝廷批准,在福建設置了漳州郡,因此,陳元光被尊為「開漳聖王」,其子孫後代被稱為「開漳聖王派」,成為福建、廣東、台灣和南洋諸島陳姓最重要的一支。
另一支穎川陳氏後裔陳邕,在唐中宗時,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居至漳州南湘山,其子孫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
唐末五代,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在福建建立閩國,大批中原陳姓再一次移民福建,從此陳姓成了東南地區的第一大姓。到了南宋,中國的人口和政治中心第一次由北方轉移到南方;在宋、元、明時期,陳姓在南方得到了穩定的發展,最終形成典型的南方大姓,形成了浙蘇皖魯、贛閩粵湘兩大塊陳姓人口聚居地,再由福建、廣東逐漸遷往台灣,至新、馬、泰等南洋,遍佈世界各地。
尤其,明朝末年,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擔任鄭成功的軍師,擊敗荷蘭人,收復台灣,被尊為陳氏入臺始祖。追本溯源,台灣第一大姓-陳姓,就是從河南淮陽向四處播遷,其中一支走入台灣,如今在台灣後代繁衍人數多達260多萬人,佔台灣總人口數11%以上,與林姓一起號稱「陳林半天下」。(系列文五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