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豫臺視窗 > 中原文化

羑裏城遺址

發佈時間:2019-04-26 10:36:01
 

  羑裏城是《周易》發源地,位於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為殷紂王囚周文王處,是我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後第一座國家監獄。

  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並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裏”。姬昌在羑裏被囚的漫長,歲月裏,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16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裏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遺址文化層厚約7米,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河南龍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東周文化遺址。

  文王廟建在羑裏城遺址之上,座北朝南,現存建築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

  在城臺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鐫楷書大字“演易坊”。山門前兩側,各有碑石一通。西側巨碑上刻“周文王羑裏城”6個如斗大字。東側方碑,則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嶁碑》),凡77字,其書法非符篆,又非繆篆,頗為奇特。

  拾級而上,山門巍峨屹立。參天的古柏佈滿了廟院。院內西側便是演易臺,相傳這裡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兩層,均是3間,樓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磚石臺基上。門額上陽鐫“演易臺”三字。

  林立在廟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來的帝王、文武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頌揚文王的詩、賦、篇章。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鐫《周易》64卦及其釋卦辭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實物資料。

  現存羑裏城遺址,為一片高出地面約丈余的土臺,南北長105米,東西寬103米,面積達萬餘平方米。臺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現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臺、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裏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對於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