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指導,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省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武漢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武漢台資企業協會與台灣旺旺中時集團時際創意傳媒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長江之光海峽兩岸創意周活動正式拉開帷幕。9所台灣高校、15所大陸高校共50名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組成的未來大師工作坊學員團,于7月2日至8日在武漢開展為期一週的大學生創意交流活動。以組隊參觀和個人創作相結合的形式,遊歷獨具武漢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並在5位海峽兩岸設計大師的引領下,展開熱烈的腦力激蕩,通過一週的時間,用自己的探索和創意,創作一張極具特色的武漢文化海報作品,一起點亮武漢城市文化遺産之光。
武漢是人文薈萃的“江城”,長江橫穿市區,分成漢口、武昌以及漢陽,形成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格局。兩岸學員們前往位於漢陽區江欣苑的武漢漢繡博物館參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漢繡色彩鮮明、韻秀俊麗、造型生動、針法靈巧,學子們讚不絕口;而在民間藝術大師劉泥巴工作室中,學員們親手體驗了手撕剪紙,完成人生第一張手撕剪紙作品;此外,中國高龍及風箏製作等特色工藝,讓學員們體會到了傳統工藝的魅力。
此次創意周活動意在用好設計推廣長江地域文化;用深入的交流促進漢臺設計創意事業的發展繁榮,擴大長江主體文化的傳播範圍;用創新理念推動産業升級與發展,充分調動海峽兩岸青年人才的設計創新熱情,來傳遞兩岸創新力量。
1武漢漢繡博物館
漢繡,中國特色傳統刺繡工藝之一,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揉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武漢與漢繡有著不解之緣。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任本榮先生工作室觀摩漢繡技藝
“劉泥巴”剪紙
聆聽風箏的歷史
2暢遊武漢
長江之光未來大師工作坊共邀請了海內外5位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導師,邀請武漢、大陸青年學生與台灣青年學生混合組隊,抽籤選擇導師。以組隊參觀和個人創作相結合的形式,遊武漢、尋靈感,自行創作作品,分享他們眼中的武漢發光。
陳平波導師組
湖北美術館
陳秋惠導師組
古德寺
何樵暐導師組
武漢美術館
黎黃陂路
凃志初導師組
武漢大學
湖北省博物館
嚴章聯導師組
海峽兩岸學子眼中的武漢
胡顏
夏康
通過兩天的遊武漢,希望同學們在海報設計中以不同的形式,用自己獨特的見解,來表達對長江文化的理解和領悟。(田園、劉宇)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