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的總體部署和省情實際,陜西選擇突破口,一年來重點抓了以下五項啟動工作。
第一、加快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陜西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近兩年已投資1100億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去年新建公路1000公里,今年公路建設投資80億元、新增里程1000公里。正在修建的鐵路增加到四條,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的頭號工程西安南京鐵路西安至合肥段已于5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進展良好。今年1-4月份,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9%,93個重點建設項目資金到位和完成投資明顯好于去年。
第二、有計劃有在步驟地啟動山川秀美工程。主攻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植樹種草、秦巴山區天然林保護和關中平原綠化。去年,全省退耕還林(草)320萬畝。今春造林面積216.47萬畝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其中退耕還林完成92.75萬畝,佔任務的31%.
第三、在結構調整中培育和發展特色經濟。陜西把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構建特色經濟上。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和發展科技、旅遊、果業、軍工四大優勢産業,在資金、技術、政策和領導力量等方面予以傾斜扶持,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高新技術産業增勢強勁,上百項高科技産品進入産業化階段,關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帶技工貿總收入突破300億元。旅遊旅遊業打破多年徘徊局面,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去年國際國內旅遊總收入110億元,增長16.4%,創歷史最高水準。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産業企業迅速擴張。去年蘋果總産量達到400萬噸,總收入達120億元以上。國防科研生産取得重大進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西飛公司製造的新舟60公開亮相,受到廣泛好評。
在結構調整中陜西還加快了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構建以大城市為骨幹、中小城市為主體、小城鎮為基礎的全省城鎮體系框架。支援西安更快更好地發展,使古城西安基礎設施面貌有了較大改善。全省9個中等城市和楊淩農科城的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陜西還把小城鎮建設擺在"大戰略"的位置,集中力量抓了83個縣城和100個試點城鎮建設,力爭使我省城市化水準儘快趕上全國平均水準。
第四、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制定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産業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實施的20個重大高新技術産業開發項目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教育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素質教育得到加強,各類職業技術教育蓬勃發展,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和佈局結構調整跨出重要的一步。以2所大學和4所國家級科研院所及農科院為基礎,組建了全國第一所産學研結合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通過對6所高校優化重組,組建了新的西安交通大學和長安大學。
第五、進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和省委的實施意見,首先打好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的攻堅戰,去年計劃脫困的57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135戶企業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貫徹兩個決定的成果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全小80%以上的國有小企業採取多種形式進行了轉制,非公有制經濟佔全省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過去的11.8%提高到1999年的25%。同時,進一步深化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科研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省級機構改革。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取得新進展。外貿出口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回升,全年出口額11.77億元;實際利用外同直接投資2.65億美元。2000年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陜西簽訂的利用外資和省外投資合同額均比前三屆有大幅度增長。
實施西部大開發,必須努力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陜西首先抓思想解放,促觀念轉變。注重在新的形勢下,對廣大幹部進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教育,擺脫計劃經濟和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樹立新的發展觀,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賺錢,我發展"的觀念,用更新的眼光,更寬的視野,增強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其次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廣大幹部群眾,認真學習好、把握好、落實好江總書記關於"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繼續搞好"三講"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第三是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環境。從去年9月開始,我省開辦政務大廳,把工商、稅務、外經貿、財政等9個部門集中在一起辦公,辦理各種手續,提高了效率,加大了透明度,受到各類企業和各方面人士的歡迎。
今年,陜西將繼續在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污染治理等硬環境建設的同時,把改善軟環境,特別是各級政府服務環境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善"一廳式"服務,堅決罅一切形式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四是完善地方法規,提供符合國際慣例的法制環境。抓緊制訂有關法律和規章,比如出臺規範性行政事業收費、處理投訴、加強涉外監督等地方法規,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依法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把大開發納入法制化軌道。
陜西與港澳地區經濟技術合作與交往源遠流長,近年來,兩地往來密切,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港澳是陜西引進外資和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地區之一,給陜西帶來了資金、技術、人才、資訊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為陜西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西部大開發是一項世紀傳業,不僅給陜西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為加強與港澳地區合作、實現聯動發展開闢了更大的空間。在西部大開發中,陜西與港澳兩地依託友好往來的深厚基礎,有可能也有條件進一步擴大合作。港澳在金融、資訊、科技、旅遊、商貿、人才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陜西具有資源豐富、科技基礎較強、市場潛力較大、地理位置獨特等特點,把兩地的優勢和特點結合起來,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展新一輪的合作,必將對兩地的經濟發展開産生重要影響,在新世紀裏創出”雙贏”的新局面。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陜西更加重視與港澳地區的交往與合作,熱誠地歡迎港澳地區實業界人士和投資者到陜西來,在其他設施建設和基礎産業、高新技術産業、旅遊業、第三産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投資與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實現長期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繁榮。
主辦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