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優良傳統,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她的前身是1896年創建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5年國務院決定,學校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座落在唐代都城長安的長樂坊遺址上,與著名的興慶宮遺址隔路相望,佔地133公頃,建築總面積67萬平方米。校園綠樹成陰,景色秀麗。在古都燦爛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文明的交相輝映下,更襯托出這座著名高等學府特有的風貌。
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相容理科、工科、管理、醫學、財經學科和人文社會學科的多學物性大學,也是我國凡個規模最大的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之一。學校設有10個學院43個係,工程與科學研究院、體育部,以及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現有1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有66個學科(專業)可授碩士學位,33個學科(專業)可授博士學位,9個可覆蓋28個學科(專業)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49個專門研究機構和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有72個實驗室,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和專項初級室;有1個網絡中心和為數眾多的計算站;有2個出版社,一座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名字命名,面積3萬乎方米、藏書180萬餘冊,附設外國教材中心的圖書館;有6座工廠,40個科技開發公司和企業。此外,學校還擁有4000門全自動程式控制電話通訊專用網。作為"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西北地區網絡中心依託單位,現已同骨幹網上各校和國際網路聯網。西安交通大學已形成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為主,兼有成人高等教育的多層次辦學體系。現有在校生13000余人,其中碩士生2100人,博士生900余人。在校教師850余名,其中教授近300名,副教授520余名,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等其他高級職稱300余名。全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名,博士導師177名;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1名,國務院高科技專家委員會及專家組成員3名;有100余名教師在全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全國教材編審委員會擔任重要職務。
西安交通大學同20多個國家(地區)的7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訂有學術交流合作協議。近10多年間,學校先後派出公費留學人員近800人,聘請了140多位外國著名教授、學者為顧問教授或名譽教授,接受了21個國家共200多名留學生和進修生。
1995年,經國家教育部專家組評審,認為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基礎堅實,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品質和辦學水準較高,居於國內一流水準有較大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大學,為國家的建設和西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新制定的面向21世紀的整體發展規劃,符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一致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增加對學校的投入,並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援"。西安交通大學決心通過貫徹"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堅持深化改革,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實現"在20世紀初把學校建設成為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學術水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奮鬥目標。
主辦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