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漢臺春暉

兩地楚才探訪澳門路 慶澳門回歸20週年

發佈時間:2019-12-17 09:26:51
  【長江網訊】

  澳門籍大學生為孩子們介紹澳門  長江日報記者施政 攝

  (記者施政)在武漢,有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學因為校名的變遷,而與澳門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就是位於武漢市江岸區的澳門路小學。10年前,這所學校的一位學生曾給當時的澳門候任行政長官寫信,邀請澳門的同學來學校“做客”。10年後,澳門路小學迎來了兩位“神秘嘉賓”——曾在楚才作文競賽中獲獎、如今在武漢大學就讀的澳門籍大學生代表何倩楊與練泳怡。大家一起聆聽學校合唱團演唱的《七子之歌》,討論澳門的歷史文化與美食,更結伴探訪澳門路,用樸實而溫暖的方式慶祝澳門回歸20週年。
  一所小學的澳門“情結”
  澳門路附近曾經有過怎樣的百年風雲?澳門路和澳門路小學是什麼時候“誕生”的?15日的活動中,地方誌專家王汗吾為學生與嘉賓們細説其中來歷。他找出一張1930年的湖邊坊地圖,原來那裏曾有一個無名小湖,附近有武漢最早的高爾夫球場、辛亥首義烈士陵園以及武漢六中的前身德華學堂。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有條土路叫做“湖邊坊小路”,1992年,湖邊坊小路被建成正式的馬路,叫做“三陽北路”。
  1998年,為了迎接澳門的回歸,三陽北路改名為澳門路。2006年,湖邊坊小學改名為澳門路小學。正是這次改名,讓這所小學與澳門結下了不解之緣。2009年,澳門回歸10週年前夕,澳門路小學的學生熊佳怡給當時的候任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寫了一封信,祝賀他的當選,並介紹武漢有所小學叫做澳門路小學,熱情邀請澳門的同學到學校做客。不久,熊佳怡收到了崔世安的親筆回信。雙方的隔空書信往來為武漢、澳門兩座城市的友誼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楚才“牽線”再續澳門情緣
  今年是澳門回歸20週年,而楚才作文競賽已經成為推動臺港澳地區青少年與內地進行文化交流的著名平臺。楚才競賽委員會牽線,15日,來自澳門的武漢大學大四學生何倩楊與大二學生練泳怡來到澳門路小學,與這裡的孩子們一起聯誼。何倩楊與練泳怡都是楚才作文競賽一等獎獲得者,都曾來武漢參加楚才夏令營及頒獎典禮,正是楚才,讓她們與武漢連接在一起。
  何倩楊為同學們介紹了澳門的歷史文化,練泳怡則帶領大家感受澳門的美食與各種文娛活動。當看到大三巴、媽祖廟等景點的視頻影像時,同學們紛紛感嘆太美了,而葡萄牙蛋撻、豬扒包、杏仁餅等澳門特色美食更是讓不少孩子差點流口水。何倩楊説,澳門回歸以後,澳門的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相信澳門在祖國支援下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介紹讓更多孩子了解澳門,喜歡澳門。未來,她們還將作為澳門路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架起孩子們跟澳門之間友誼的橋梁。
  隨後,澳門路小學的小記者們和何倩楊、練泳怡等人一起探訪澳門路。走進澳門路上的百年名校武漢六中,一路上德式教學樓、空飛班基地等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澳門路小學六年級學生周梓妍説:“謝謝澳門小姐姐們的介紹,深深感受到了澳門的美麗,也了解到澳門路的歷史。”孩子們也向澳門的同學發出邀請,“歡迎你們來武漢玩,來我們澳門路小學做客。”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