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專門為海峽兩岸黃姓撰寫的姓氏史——《江夏黃在台灣》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部著作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楊國安教授&&編著,武漢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江夏文化研究會等機構合作支援。
◆《江夏黃在台灣》正式出版
全書共22萬多字,圖片60多張,內容豐富翔實、旁徵博引,語言質樸典雅、優美流暢,包含大量生動的歷史細節和珍貴的照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涉台歷史專著。著名歷史文化學家、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台灣研究所所長馮天瑜先生親自為本書作序。
在中華眾多姓氏中,黃姓有著鮮明而獨特的氣質。黃姓得名于古黃國,而大昌于江夏,有“天下黃姓出江夏”之説。江夏作為黃姓郡望之地,得名于西漢,大興于東漢。唐宋變革之後,隨著家族堂號的大規模普及,江夏也從郡望地名變成了宗族堂號。自此,“江夏黃”超脫了地域和宗派的限制,成為天下黃姓心目中的文化象徵。當今的武漢市江夏區,不僅位於古江夏郡的核心區域,而且千百年來一直堅持“江夏”這一名稱,是古江夏郡的文化繼承者。
◆清代台灣全圖
湖北江夏是黃姓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而黃姓又是台灣歷史上主要的移民來源之一。明清數百年間,以閩、粵二省為主的黃姓移民,登陸金門、鹿港、台南、大溪、艋舺等地,又向台灣各處擴散,最終成為台灣的第三大姓,形成了“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局面。歷史學家笑稱,台灣黃姓和湖北黃姓,五百年前很可能曾在一個鍋裏攪勺子。這本《江夏黃在台灣》正是一部為台灣“江夏黃”尋根溯源的歷史著作。
◆黃氏族譜手抄本
◆黃氏宗族遷徙圖
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主要講黃姓起源和黃姓先祖的事跡。這幾位先祖,不僅是黃姓血緣上的祖先,更是黃姓精神的源頭。其中一位先祖黃峭公在遣散其諸多兒孫時贈予的八句黃氏認祖詩,成為後世子孫相認的證據,也成為黃姓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第二章主要講黃姓郡望“江夏郡”和堂號“江夏堂”的歷史演變,解析“江夏黃”何以成為黃姓的文化象徵。第三章到第五章,則巧妙地從黃氏認祖詩中各選取了一句詩作為標題,分別從黃姓遷徙台灣之路、黃姓與台灣的開發、黃姓紮根台灣卻不忘祖國大陸的家國情懷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台灣“江夏黃”波瀾壯闊的移民史。第六章作為全書的結尾,從六個方面概括了黃姓的文化精神,並指出,黃姓從大陸跨山越海來到寶島台灣,篳路藍縷、融入他鄉,最後發展壯大,成為雄踞一方的力量,在這一過程中,其傳承自大陸的精神文化傳統起了巨大的作用。而在歷史離亂和政治隔閡造成的兩岸暫時無法統一的當下,兩岸黃姓的家國情懷與和合精神,必將成為推動兩岸走向統一的重要力量。
◆台灣黃氏家譜之一
本書的形成,不僅僅建立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的基礎上,更是實地考察與體驗的結果。書中收錄的60多張照片,大部分是楊國安教授一行到台灣實地考察拍攝所得,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台灣“江夏黃”的人文風貌,為本書增添了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的鮮活色彩。
◆楊國安教授(右二)訪談彰化縣鹽埔鄉小龍村黃姓宗親
◆武漢江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黃海(左二)與彰化縣鹽埔鄉小龍村黃氏鄉親一起研究家譜
這本書雖然已經完成,但兩岸“江夏黃”的歷史還將繼續書寫下去。我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兩岸“江夏黃”能跨越這灣淺淺的海峽,彌合歷史離亂造成的傷痕,真正融為一體,屆時,我們將為本書加上一個美好的結局。
◆武漢參訪團與黃氏宗親在桃園市楊梅區黃氏宗祠“千頃第”前合影
◆武漢參訪團與黃氏宗親在彰化縣鹽埔鄉小龍村黃家古厝前合影
◆台灣桃園市大溪區黃氏宗親贈送給武漢黃氏宗親的書法作品
(作者:武漢市台辦 肖丹)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