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吳曈 通訊員韓雨晴)武漢、深圳、廈門、成都……當下,30萬輛裝有夢芯科技北斗晶片的共用單車,或正在城市道路上馳騁,或即將安裝出廠奔向街頭。
夢芯晶片和模組展示。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攝
“武漢北斗軍團,僅今年在共用單車領域,就將形成百萬輛級的應用。”武漢導航院北斗産業創新中心副主任汪毅軍介紹。
北斗“中國首顆”誕生在武漢
2014年,韓紹偉博士在武漢創立夢芯科技,並擔任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帶隊在光谷研發出中國首顆40奈米高精度消費類北斗導航定位晶片,這顆完全自主研製的晶片,相當於在1/5一毛錢硬幣大小的硅體上,實現近千萬的運算和存儲單元,並在該晶片的基礎上繼續形成模組、板卡、接收機産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長江日報記者在夢芯科技看到,其生産的模組不過拇指大小。
5000輛裝有北斗晶片的共用單車已在武漢投用
6年間,夢芯的北斗晶片已升級為第二代,正在規劃第三、第四代産品,並裝入了5000輛“青桔”共用單車,跑在武漢街頭巷尾,在接入武漢導航院建設的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強網後,可實現釐米級的定位。
“導航院建地面站,類似手機信號‘基站’,30公里佈局一個站,即可輻射,形成‘電子圍欄’。”汪毅軍介紹,如果騎行者未將車停入指定區域,無法入欄結算。該技術將有效約束用戶規範停車,解決單車亂停亂放的社會問題。
夢芯科技還在&&制定“基於北斗高精度技術的城市共用單車管理行業標準”。
北斗在超大城市可堪大用
“今年上半年訂單同比有不小增長。”夢芯科技總經理助理方婷介紹。
拿下貴州省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預警項目的武漢導航院,正在執行這個國內第一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項目。
武漢夢芯和武漢導航院還介紹,武漢市有11座長江大橋,可利用北斗高精度技術,對橋梁進行長期運作狀態監測、預警;還能利用北斗定位,管理物流、快遞、送餐車輛,共用電動車等,對城市電動車進行監管;北斗晶片裝上智慧航標燈,還能在長江航道上實現智慧航運。
據了解,今年3月,《武漢市北斗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北斗核心産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相關應用産業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