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聚焦武漢

單季打平!武漢交上“必答題”答卷

發佈時間:2020-07-21 10:40:26

    一季度遭受重創,二季度單季打平。長江日報記者7月20日獲悉,二季度,武漢經濟逆勢反彈,恢復至去年同期水準。

  對於疫後重振這道“必答題”,武漢交出一份沉甸甸答卷。作為最早受到病毒衝擊的城市,武漢在風雨中走過,在風暴中挺立,城市經濟顯示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張燕生説:“對於世界來説,武漢克服疫情帶來的重創,絕處逢生,觸底反彈,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時代和新的武漢,將會給世界帶來信心和希望。”

  疫情重擊全球經濟。“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甚至要比戰爭更加嚴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李揚表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4.9%的萎縮。據新華社報道,7月17日,IMF表示,美國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預計下降37%,全年預計下降6.6%。

  武漢作為疫情暴發的“風暴眼”,一個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GDP萬億級的巨量經濟體,其疫後“重啟”,強勢反彈,印證中國經濟強大韌性。

  經濟強勢反彈 “新機”提供持續動力

  在疫情阻擊戰中,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在經濟保衛戰中同樣如此:武漢不勝則湖北不勝,湖北不勝則全國也無法輕易勝利。

  武漢是中部中心城市,承擔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引領長江經濟帶等國家使命。

  武漢經濟體量和規模較大,在全國經濟中佔有一定分量。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經濟總量達1.62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八位,約佔全國的1/61。

  除了規模,武漢在汽車、光電、醫藥、鋼鐵等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供應鏈中也佔有一席之地。武漢能否順利復工復産,經濟能否及時止跌回升,關係到全國産業鏈條,也關係到全國經濟增長大局。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GDP增幅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或將成為2020年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其中,武漢沒有嚴重“拖後腿”,體現了擔當和貢獻。

  武漢不斷推動産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發展大健康、數字經濟、線上經濟等新動能。

  武漢“重啟”以來,大健康産業趁勢而上,生物企業頻獲融資。比如:友芝友生物與石藥恩必普達成1.5億元資金戰略合作;紐福斯生物完成1.3億元A輪融資;石墨文檔是一家專注于線上文檔協同辦公的網際網路企業,聯合創始人陳旭介紹,疫情期間,這一網站用戶實現5倍增長,並於3月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

  今年上半年,武漢專利申請量33829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50%;專利授權量25413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經濟發展不斷提升“含金量”“含新量”。

  武漢疫後的經濟復蘇,不只是簡單的恢復原樣,更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升、迭代。

  高德紅外公司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的紅外探測晶片,人體測溫精度可優於±0.5℃,在疫情暴發後,廣泛應用於機場、車站、醫院、口岸、大型廠區校區等場合,截至7月份,已對外交付了約8萬套。這家企業還研發了可用在手機上的“三角形模組化紅外相機”,剛剛獲得“中國專利獎”。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高品質發展的武漢,為接下來加速疫後重振提供持續動力。

  “搭把手、拉一把”引領武漢疫後重振

  單季打平,于艱難中露出曙光,是總書記和黨中央關心關懷武漢的結果。

  3月10日,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指出“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拉一把”。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確定支援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所有政策,總書記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在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懷下,中央部委密集出臺支援湖北武漢政策。

  二季度,各部委動作頻頻。中國人民銀行為湖北新增200億元專項再貸款額度。工信部明確表示重點支援湖北穩定優勢産業鏈,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水準。商務部發佈支援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發展24條措施。

  在總書記和黨中央指引下,央企紛紛加大在漢投資。

  央企華僑城集團,連續參加了武漢兩場“雲招商”。4月8日,華僑城參與武漢市首場“雲招商”大會,與青山區簽約合作“青山紅坊”項目。5月15日,在2020武漢市“雲招商”央企專場活動上,總經理姚軍明確表示,未來3年每年在漢新增投資100億—150億元。

  這場央企專場,中信集團、航太科工、中航工業、中國石油、國家電力、三峽集團等50多家大型央企負責人組成的“央企軍團”參會,佔全國央企一半以上,簽約37個重量級項目,為武漢疫後重振注入強大動力。

  奮力搏殺不懼新大考

  疫情防控、疫後重振、防汛救災是武漢接連面對的三場“大考”,早在2月份,全市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階段時,市委市政府即展開調研謀劃疫後重振。進入梅雨季節後,又一手抓防汛,一手抓發展。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英雄的武漢全市上下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搏殺二季度、衝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

  搶!積極主動爭取政策、資源、要素、項目。

  二季度,5場大型招商活動舉行。武漢會議中心成為國內外企業家“雲簽約”的中心,在此簽下超過5000億元的投資協議。

  二季度,連續三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2000億元。

  快!等不起、慢不得,紓困資金到位快。

  全景智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手握3000多萬元訂單,現金流出現短缺,在紓困基金幫助下,提出申請後兩周就拿到了200萬元貸款,渡過了難關。

  我市組建了600億元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貸款資金,截至7月17日,漢融通平臺上25家銀行已發放貸款超過11800筆,累計貸款金額554億元。

  幹!擔當作為,全力做好“店小二”。

  6月,全球領先、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産企業邁瑞開工建設武漢基地。從拿地到開工,不到20個工作日,比原計劃早了4個月。這背後是“拿地即開工”審批制度改革,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以及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三證齊發”,為邁瑞搶佔新市場搶回4個月時間。

  馬哥孛羅酒店想利用戶外空閒場地開展戶外燒烤創收,擔心違規。在全市“處級幹部聯繫服務規上企業”活動中與酒店對接的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幹部趙運來,了解情況後,聯繫城管執法委,執法隊當天勘察當天批准酒店戶外燒烤項目。

  企業紛至遝來 武漢預期更好

  快幹實幹的武漢,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武漢,增添了企業家投資信心。

  二季度,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將企業新興市場中國總部落戶武漢,成為2020年第一家在漢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強企業。

  50多名國內知名企業家紛紛來漢,在武漢洽談或增加投資。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4月8日“解封”前一天到漢,簽約“長江文旅城”項目,開工建設融創·首創武漢經開國際智慧生態城市項目。

  6月18日,在小米武漢總部剛投入使用之時,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來漢,武漢市與小米集團、金山集團簽訂小米、金山(武漢)總部二期項目戰略合作協議。

  武漢本土企業對在漢發展也充滿信心,紛紛增資擴産。

  TCL華星光電佈局在光谷的國內首條柔性折疊顯示屏生産線正在産量爬坡,項目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産線建設將從350億元投資增至385億元。民營企業長江電氣,二季度開工新建智慧化工廠,準備四季度建成投産。

  搏殺二季度,武漢取得一定成效。衝刺三季度,武漢一刻不停歇。“距離年底只有5個多月時間,我們將緊盯目標,衝刺三季度,為決戰四季度打基礎,堅決打好打贏經濟重振保衛戰。”市經信局負責人表示。

  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康鵬 柯立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