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聚焦武漢

武漢開發區瞄準“數、智、網、端”

發佈時間:2020-08-07 08:58:16

  “今年因為疫情,我們比國內其他汽車廠商至少晚開工1個月,但憑藉各方支援和自身努力,1-6月,東風本田銷售超過30萬輛,今年有望達到甚至超越去年水準。”8月5日,東風本田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今年該公司U-RV、C-RV等産品發揮了新車效應,産銷量節節攀升,跑贏大市,後續還將推出系列新車。

4月23日,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第二工廠總裝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産線上組裝汽車。自4月6日起,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從單班生産恢復到雙班生産模式,産能提升至峰值水準。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通訊員劉昕 攝

  7月29日,東風高端新能源汽車——嵐圖概念車型在漢全球首發。“嵐圖在武漢發佈,在武漢發展,今後每年都將推出新車型。”東風公司負責人表示。

  以“東風係”為代表,上半年,武漢開發區企業加速復工復産,經濟呈現重振回暖態勢。二季度,該區GDP、工業産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單季轉正。當前,武漢開發區正狠抓經濟運作、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並加快轉型升級、動能轉換,“邊開車邊更新發動機”,向全年目標挺進。

  “一切圍繞企業轉”

  名企停工遇困,3000萬紓困資金救急

  “疫情期間,我們停工兩個月,損失超過2億元。在開發區的幫助下,我們參加了多場政企銀對接會,獲得了3000萬元紓困資金,還和銀行達成協定,解決融資需求1.6億元,産能迅速恢復。”日前,威斯卡特工業(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華波介紹。

  這家加拿大企業是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主要生産耐熱鋼渦輪增壓器殼體、連體排氣歧管、排氣管等。目前,企業不僅銷售收入恢復到了去年同期的80%,凈利潤還創下了新高。

  鄧華波介紹,企業對疫後在武漢發展充滿信心。最近,正在對武漢工廠進行增資,並著手把全球業務“裝到”武漢工廠,爭取2022年在國內主機板上市。

  “以前辦理增資手續,需要跑多個部門,流程至少需要2-3個月時間,但現在武漢開發區全程網上辦,不到兩周,就完成了所有手續,‘店小二式’的服務,助力企業化危為機、做大做強。”鄧華波説。

  “企業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一切圍繞企業轉。”武漢開發區負責人表示。疫後,該區從資金、人力、市場等方面發力,幫助企業暢通産業迴圈、市場迴圈。

  7月7日中午,因暴雨導致供應商門前道路漬水,國內最大的汽車傳動軸工廠——納鐵福武漢工廠一種關鍵零部件無法按時送達,産線面臨停産的危險。

  接到求助資訊後,企業所在的武漢開發區先進製造産業區,立刻協調蔡甸區城管部門,兩區合力,及時排漬,最終將貨送到。

  先進製造産業區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疫後,該園區加快政策兌現進度,助力企業渡過難關。目前完成了14類普惠類獎勵金額約1.3億元,惠及312家企業,並舉辦多場銀企對接活動,為企業解決資金困難。

  傳統製造業高地加速轉型升級

  日本手術機器人項目落地

  “最近,我們引進的米科多(MIKOTO)手術機器人項目落地。這家企業來自日本,與美國、俄羅斯、韓國等多國醫院合作,在開發區落地後,將輻射整個中國市場。”

  7月28日,啟迪協信科創園,來自日本的5個高科技項目線上路演,尋求在武漢落地的機會,園區負責人祁英頡介紹。

  現場,中日醫療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丁潤澤介紹,目前,已有多個日本醫療科技項目有較強的意願來武漢開發區落地。

  “他們認為,武漢位於中國的地理中心,輻射能力強,疫後,對大健康産品需求將更加旺盛。開發區有完善的産業基礎,項目落地後,招人、建廠、生産、銷售,整個鏈條都十分順暢。”丁潤澤説。

  兩天后,又一場線上路演活動在武漢開發區舉行,7個區塊鏈相關創新項目亮相。這些項目,在物流、司法等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可防止司法案卷被篡改、追溯蜂蜜産地等。

  長期以來,武漢開發區以製造業見長。近年來,創新機構加速落戶,創新活動屢屢上演,傳統製造也在加速升級。

  “今年,我們剛剛拿下了東風乘用車一個産線改造項目,營收預計還能逆勢增長20%。”日前,科器工業創始人姚良軍介紹。這家企業從事産業資訊化、工業軟體開發等業務。

  他介紹,疫後,區內有許多工業企業正在加速智慧化改造,建設數據中心。以智慧化改造為突破口,武漢開發區發展數字經濟有潛力。“這裡聚集了東風設計院、大唐廣電、武漢科器、華礪智行、湖北旭志等一大批企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産業生態圈,産值突破100億元。”

  經濟復蘇不止是恢復原樣,更是升級、變革。武漢開發區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區進入産業升級、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正不斷改善環境,聚集人才、技術、資本“三要素”,加快轉型發展。

  近期,武漢開發區引入了中國電子等一批科技型企業,數字經濟發展迅猛。在物聯網領域,京東雲將設立京東雲配全國供應中心,盒馬鮮生也正在建設全國首個供應鏈運營中心。

  此外,央企中國電子在開發區投資,將建設中國電子華中區域數字産業總部,落地華中研發中心、産業數字化研究院、數字産業聯盟、華中數字經濟産業園、華中産業雲等。目前公司已經完成註冊,場地開始騰退,即將開工。

  赴深圳 去上海

  招商引資瞄準“數、智、網、端”

  “這幾天,我們正忙著準備到上海招商,希望在這個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聚地和外資高地招到好項目,擴大開發區産業優勢。”8月4日,武漢開發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1個月前,該區剛剛在深圳蛇口舉辦了一場招商活動,這是疫後武漢首次到外地現場招商,吸引了華為、寶能、開沃新能源、比亞迪、華大基因、融創中國、華潤置地等50余家知名企業高層到會。

  “當時,許多深圳企業家看到我們從疫情‘震中’走出來,深受感動。紛紛表示這是他們今年第一次參加現場招商活動,看到了武漢市和開發區在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果、疫後重振的擔當、信心和決心,他們堅定看好武漢、看重開發區,會在開發區加大投資,搭把手、拉一把,助力開發區,攜手共贏。”該負責人回憶道。

  當天,星河互聯國際創新智港、元戎啟行智慧網聯汽車、Auto X自動駕駛、中國科技開發院孵化器等14個項目簽約,總額890億元。不少企業當場就確定了來訪時間。前不久,中國科技開發院、國電智慧裝備等一批企業也已到開發區來實地考察。

  在開發區從事招商工作的,是一支“90後”年輕團隊。為了推動區域經濟轉型,他們工作都很拼。

  “譚興每天在辦公室加班,女友就在不遠處的商場裏等著;王珂端午節回黃岡老家,剛和家人吃了頓飯,工作電話就響了,連忙開車100多公里趕回來;潘玲第一次到男友家中見父母,除了吃飯時聊了會天,其餘時間都在整理招商活動資料……”開發區投促中心副主任辛龍回憶道。

  “開發區是武漢發展前沿陣地,我們必須抓住時間窗口,聚焦産業鏈精準招商,圍繞‘數、智、網、端’招大引強、招新招特,助力區域發展轉型升級。”這是這群年輕人的共同心願。

  1-7月,武漢開發區簽約項目28個,總額59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35.5億元,佔到全年目標的60.5%。

  武漢開發區主要負責人介紹,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在全面出擊的基礎上,突出“數、智、網、端”,聚焦數字經濟、智慧製造、智慧網聯等項目。

  (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通訊員張敏 劉國發)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