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臺媒看遼寧

(經濟一)北方桃花源,大梨樹村生態遊

發佈時間:2021-09-08 06:38:05

  【特派記者汪莉絹/遼寧丹東報導】「南有華西,北有大梨樹」,作為中國大陸北方集體經濟的代表,與江南第一富村華西村齊名的大梨樹村,1980年代初期,從一間小賓館起家,一步一腳印,將荒山變成花果山,發展集民族村落、現代休閒農業、養生文化于一體的特色旅遊,鑄造了北方桃花源。

  大梨樹村位於遼寧省鳳城市鳳山區西南10公里,據説得名于一顆有故事的大糖梨樹,可追溯至明末時期,目前約有村民5000人,其中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6.6%。大梨樹村景區由休閒農業體驗區、民族村落觀光區、養生文化遊覽區、旅遊綜合服務區組成,總面積約2.37平方公里。

  記者走進大梨樹村,首先映入眼底的是小橋、流水、綠垂柳,兩旁青磚小樓;石板鋪地的小巷,有婦人在水邊洗衣,一派江南水鄉景色,如詩如畫。村子裏有個村史館(毛豐美事跡陳列室),展示大梨樹村30多年來的滄桑巨變與發展史。以前,大梨樹村是一個「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幹部工資靠社員」的「三靠村」。1980年代以來,在已故老村委書記毛豐美帶領下,村民開荒山、建果園、栽植五味子及加工,發展工業、商貿,打造生態農業觀光旅遊,開拓出最美鄉村和特色村寨。30多年來,大梨樹村從年每人平均收入不到百元人民幣的貧困村,發展成知名富裕村莊,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22000元。

  花果山是大梨樹村休閒農業體區,面積廣大,約2.6萬畝,種植了上百萬株桃、梨、杏、蘋果、李子等各種果樹。每到春天,滿山春色藏不住,遍地桃花、杏花、梨花盛開,(左女右它)紫千紅,美不勝收。到了四月至十月的果樹採摘期,慕名前來體驗摘果樂趣的遊客,絡繹不絕。

  除了各種果樹,花果山上還有一個「幹」字文化廣場,高達9.9公尺的紅色巨大「幹」和三百六十個「幹」字欄杆形成的文化廣場,用來代表大梨樹村人30多年來苦幹實幹的精神。談起大梨樹村和「幹」字廣場,景區解説員三句不離毛豐美,諸如毛豐美名言「有錢就有精神」;還以自豪的口吻説:「咱們大梨樹的事業是幹出來的,幹就有希望,不幹就沒有出路。」花果山之外的養生文化遊覽區,有個藥王谷,是大梨樹村發展養生文化旅遊的區域。藥王谷裏供奉著13位神醫藥聖,是東北首家以傳統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景點。其中,陰陽泉水,一涼一熱,號稱一絕。民族村落觀光區則以大梨樹河兩岸的滿族村落為主,另外,還有復原清末民初縣城的影視城,以及民俗文化體驗館,可讓民眾感受穿越時光回到清朝的復古風情。每年大梨樹村都依季節的不同,舉辦「賞花節」、「採摘節」、「藥王谷山會」等活動,吸引各地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尋求不同於都市水泥叢林的田園之美與樂趣。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