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豫臺視窗 > 風景名勝

中原大地的春天序曲

發佈時間:2021-02-19 11:14:11

圖①少林寺臘八節施粥

圖②陜縣剪紙窗花

圖③朱仙鎮木版年畫

圖④滑縣木版年畫

製圖/王偉賓

  □河南日報 閻鐵成

  進入農曆臘月,中原人便忙碌起來。這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節點,人們要盤點一年的收穫,珍重向過去作別,同時憧憬著未來,謀劃著新一年的開始。

  此時的中原大地,繁忙卻有條不紊,人們比平日多了些興奮,空氣中也洋溢著喜慶的氣息,全社會都以最傳統、最純粹的方式迎接春節的到來。

  臘八感恩的中原情懷

  “臘八,祭灶,年下來到”。這句民諺道出了新春的節奏,也開啟了人們迎春的日程。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這個月的初八簡稱臘八,是民諺中説到的迎春第一項日程,人們稱為“臘八節”,這是春節的前奏,美好的日子裏,響動著全民同煮臘八粥的沸騰聲音。

  離臘八節還有一週時間,少林寺齋堂的僧人就忙碌了起來,他們精選上等糯米、五行豆、花生米、紅棗、蓮子、百合等20多種材料,配置好秘制中藥,為熬製“少林五行臘八粥”做最後準備。

  熬臘八粥並在臘八節這天,向四方民眾施粥,是少林寺延續了千年的傳統,是少林寺迎接春節的重要儀式。

  它的起源,有人認為是紀念釋迦牟尼成佛。其實,將十二月稱臘月是中國農曆説法,臘月在古代稱為“大祭”之月,臘八之祭是重要節日,這一習俗比佛界臘八節早很多。

  農曆為何將十二月稱臘月?《隋書•禮儀志》説,“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之意,十二月是“新故交接”之月,故稱臘月。《禮記》載,“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故要“大祭”以報功。怎麼來祭?《風俗通義》説“獵也,言田獵取禽獸”,即用打獵所獲動物肉來祭祀。“獵”在古語中與“臘”通假,“獵祭”也稱為“臘祭”,又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

  臘祭祭誰呢?《禮記》列出了對象,他們是先嗇神、司嗇神、田官神、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與人們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紀唸佛祖是東漢佛教傳入後,才增添的內容。

  臘祭起源於何時?《史記•補三皇本紀》説:“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在古代臘祭很莊重,它包括兩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用幹物祀八神,表示感謝賜予豐收之意。幹物稱臘,祭祀的是八神,故稱臘八。禱祝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確保農業豐收。由於禱祝的祝與粥同音,又演繹為將祭祀後的幹物攪和煮熟成粥,敬獻農神,暗含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形成了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習俗。由於中國地域廣大,臘八粥做法和傳説也多種多樣,但都充滿了感恩和紀念之意。

  歲末,天寒地凍,萬物收藏,農事漸休,回望平安豐收的一年,辛勞的人民要做的最重要之事,是舉行隆重的臘祭,感恩大自然賜予,祈禱來年風調雨順。這是感恩報恩的盛大儀式,是中國人仁厚之心極致的體現。臘八節是中國的感恩節啊!

  剪紙中的中原大美

  喝過臘八粥,陜縣農民拿起彩紙和剪刀,開始了對大千世界的摹畫,為春節準備窗花。

  走進臘月中的陜縣,村村戶戶,街邊崖上,都能看見剪窗花的農民。陜縣剪紙源遠流長,傳説春秋時期,老子散仙丹給百姓治病,為紀念老子的恩情,百姓用葫蘆皮剪成小藥葫蘆拴在小孩衣服紐扣上,用來避邪防病,逐漸演變為剪紙,再演變為春節的窗花,後又被應用到婚俗、喪俗中,成為見證世俗生活喜怒哀樂的重要物件。

  過年貼窗花就像貼春聯、放鞭炮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二十八,貼窗花。”家家戶戶要把風門和窗戶上的舊紙撕掉,重糊新紙,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營造出紅火鮮亮的節日氛圍。

  進入臘月,結婚的鞭炮處處響起。剪紙幾乎貫穿結婚的所有環節。男方給女方送禮時,要在物品上貼上式樣繁多的“囍”字。佈置洞房時,要在頂棚上貼石榴蓮、藥葫蘆拉牡丹等象徵相愛和祈求多子的剪紙團花,炕上貼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四季花屏做炕圍。女方也要備很多剪紙,要放在陪嫁物品上,還要分贈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展示新媳婦的女紅能力。

  陜縣剪紙的諸多用途,使得剪紙五彩繽紛,有自己的特色。陜縣處於南北剪紙過渡帶上,既有北方的粗獷奔放,也有南方的細膩精巧,更獨特的是,陜縣剪紙主色調是黑色,無論是春節窗花,還是結婚囍字,以及孩子滿月慶賀,黑色剪紙被大量使用,這與其他地方喜慶場合忌諱黑色大不相同。據説這與秦代崇黑習俗有關。

  陜縣剪紙素材多以生活為主,包括花鳥魚蟲、山水人物,構圖簡練,質樸誇張,生動有趣,表現了中原農耕文化的特點。近年來,剪紙逐漸加入新時代的內容,變得更有時代氣息也更精緻漂亮了。

  走進陜縣看剪紙,會讓人吃驚,那精彩的剪紙竟大都出自男人之手,他們一旦拿上彩紙和剪刀,嘴裏開始哼唱民歌小調,伴著歌聲,雙手舞動,唱至動情處,隨歌起舞,歌舞結束時,一幅構圖複雜精美的剪紙,便從握慣鋤把的粗手中誕生了。陜縣人以他們的剪、歌、舞,展現了中原大美。

  木版年畫的中原風采

  陜縣人沉浸在剪紙創作之時,滑縣和朱仙鎮的木版年畫製作者,也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他們要趕印大量的年畫,滿足人們的春節需求。

  木版年畫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看似簡單普通,製作起來卻相當繁瑣。製作者要先設計樣稿,再用刻刀一筆一筆刻到木板上,制好版後,反印在紙張上,上色、裝裱、晾幹。有些地方的年畫是手繪上色,有些地方則一張年畫有幾個色就要分幾塊版印刷上色。過程中稍有不慎,一張年畫就廢掉了。

  滑縣木版年畫誕生於明洪武年間,它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廣東佛山年畫相比,主題更廣泛,色彩更鮮明,工藝更原始。

  滑縣木版年畫形式多種多樣,有中堂畫、橫幅畫、扇面畫、袖珍畫、對聯等。內容豐富多彩,有神像、家譜、耕織、漁獵、婚慶、文武、山水、花鳥等。色彩五彩繽紛,以大黃、大紅、大綠、朱紅為主,吉祥喜慶氣氛濃郁,適應大眾的審美和需求。印製方法拙樸豪放,陽刀陰刀並用,陽版墨線突出,陰版墨線凹陷,畫面浪漫誇張。

  滑縣木版年畫中,有個主題是“敬神鎮宅降祥納福,天地眾神和諧共存”,內容取材自佛、道、儒,既有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千手觀音、土地神、送子觀音等三界神靈,也有田祖、關聖等人間神靈。玉皇體現著對天的崇敬,田祖表達出對五穀豐登的期盼,觀音抒發大慈大悲的信仰,關帝弘揚忠義韆鞦的情懷,都體現了中原人的崇拜和信仰,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滑縣木版年畫,真切表達了人們與天地和諧相處的願望,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期望,深受大眾喜愛。它雖起源於偏僻鄉村,影響卻遠達甘肅、山西、河北、山東等省,春節前夕,這幾個省的客商會不遠千里來滑縣住上四五天,等待年畫作品,帶回批發售賣。滑縣一年可以賣上百萬張年畫。

  與滑縣木版年畫不同,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雖也源於民間,但因為誕生在北宋都城開封,主題較嚴謹,製作更講究。

  朱仙鎮木版年畫以春節門神畫為主,以歷史上英雄人物為題材,弘揚著正直、忠誠、仁義的家國情懷。它的畫面飽滿、緊湊、嚴密,基本不留空白,圖案勻實對稱,裝飾味道十足。以“散點透視法”清晰表達畫面事物。運用白描技法,以粗細線條的強烈對比刻畫人物,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用色多為青、黃、紅三色,溫暖雅致,原料也是手工磨制的礦物、植物原料,色彩純凈,明快鮮艷,久不褪色。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大氣和精緻,令它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藝術品。歷史上,朱仙鎮曾有三百多家作坊,從業人數二千多人。

  滑縣木版年畫和朱仙鎮木版年畫,以豐富想像和精彩表達,張揚了天上人間的和諧與正氣,傳播了積澱深厚的中原文化。

  正月廟會的中原狂歡

  伴著木版年畫“噗噗噗”的拓打節拍,與滑縣相鄰的浚縣人擂起了“咚咚”響的大鼓,他們開始為春節廟會上的社火排練節目,為釋放積攢了一年的快樂,做最後的綵排。

  西元4世紀,後趙皇帝石勒在浚縣開鑿大伾山大佛,源於拜佛祈福的浚縣廟會便誕生了。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會期長達一個月、匯聚數百萬香客的華北最大廟會。

  浚縣廟會從正月初一開始,在給長輩拜過年後,人們紛紛奔向大伾、浮丘兩山,登高祈福散百病,廟會隨之開張。正月初九是傳説中的玉皇大帝生日,四鄰八鄉社火隊輪流來到大伾山頂玉皇廟,為玉皇表演節目祈求國泰民安,香客遊客蜂擁而至,迎來廟會第一個高潮。正月十六,人們要到碧霞宮老奶奶跟前祈願多子多福,這天也是鬧花燈的日子,浚縣以及周邊縣鄉的社火隊都齊聚山前,拿出看家本領,一比高下,引得海內外數十萬香客雲集圍觀,將廟會推向最高潮。

  浚縣廟會的馳名,不僅在於它時間長、規模大,更在於它異彩紛呈的社火表演。上百家社火隊早早趕來搶頭彩,參演隊伍排成不見頭尾的長龍,數十萬香客匯成無邊無際的人海,鑼鼓、嗩吶、鞭炮、火銃撼天動地。

  社火最初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娛神活動,後來將戲曲中的人物、音樂、舞蹈融于社火表演,成為民眾的文化活動。浚縣社火種類繁多,有舞獅、高蹺、秧歌、旱船、竹馬、龍燈、臺閣、背閣、頂燈、大頭舞、散河燈等等,每種形式和內容都被各家社火隊演繹得別出心裁,毫不雷同。在歡快的鑼鼓聲和人們的歡呼聲中,社火隊的表演,一家比一家精彩,一家比一家炫目。這家的獅子滾著繡球奔跑而來,抖鬃、追逐、爭球,歡樂祥和。那家獅子騰空翻滾,率領著武術隊,用真刀真槍、真拼實打的功夫,展示出昔日的習武雄風。這邊的抬閣在鑼鼓、嗩吶聲中托起一台臺大戲,抬閣的主角,眉眼隱在彩粧裏,俯視著如河的人流,飄飄蕩蕩,仿佛沉浮于雲霞之際。那邊的背閣足有兩米多高,彩粧兒童架在精壯大漢肩膀上,扮著許仙、白娘子、穆桂英、楊宗保、羅成、秦瓊等戲劇人物,演繹著歷史與現實、夢幻與真實的精彩傳説。高蹺表演者更是高歌狂舞,將遊客香客的情緒引向癲狂的高潮。浚縣廟會,是中原的狂歡節啊!

  誰説中原人性格中缺少張揚,他們是將大部分時間用在腳踏實地的文明創造上,當他們為家國成就和未來幸福慶祝祈禱時,他們表現得更赤誠、更歡樂!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