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聚焦武漢

一部家族史 悠悠兩岸情

發佈時間:2021-06-24 13:15:41

  2021年春節前夕,在台北市廣州街二百六十五巷三號,一座金碧輝煌的百年老宅前,四位長者每人手持一本書,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這張闔影見證了一段由兩岸合寫一個家族傳奇的動人故事。故事要從由台灣已故知名企業家黃河明先生撰寫的一本家族史説起,這本家族史名叫《種德傳芳——黃東發先生與吳鸞女士百齡紀唸書》,主要講述了他的父母長輩的生平事跡。

  艋舺土地公與台灣電力功臣——黃氏兄弟的故事

  上世紀初,台灣還處於日治時期。在今天台北市的前身、當時被稱為艋舺的地區,有一戶姓黃的貧苦家庭,父親黃阿涂是做粗工的。四個兒子當中,老大早逝,排行老二的黃春生就在父親過世後擔起了大家族中家長的角色。為了幫補家用,年幼的春生每天上學前、下課後都要上街售賣炭材。由於家境貧困,他只上完小學就輟學了。但是,求學若渴的他靠著自學寫得一手好字和文章。春生為人熱心,經常幫鄉鄰代書家信,加上交際能力極強,而且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慢慢在當地政界嶄露頭角。從1951年開始,黃春生在艋舺寶鬥裏當了約三十年里長。期間,他憑著一腔正氣和對家鄉的熱愛,致力於洗刷寶鬥裏在日據時代幾乎等同於色情業的污名,倡導茶青、水清、人情親的正當休閒風氣。1951年,他在淡水河邊開設了台灣第一家知名露天茶座——河乃莊,並帶動附近陸續開設了三十多家露天茶座。這些茶座成為鄉里居民、離鄉老兵和文人雅士休閒聚會的場所,也成為台灣流行歌手的搖籃。此外,他還在當地慈善、宗教、新聞、文藝等機構身兼多職。聲望漸隆後,他開始擔任台北江夏黃種德堂大宗祠董事、艋舺龍山寺董事等重要職位,直至辭世。由於他一生熱心公益,致力於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提升地方人文生活品質,又活到一百零五歲高壽,被鄰里居民昵稱為“艋舺土地公”。在百歲生日前夕,黃春生為後輩族人寫下了“慈悲為懷,愛人如己”的八字家訓,這正是他一生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

  黃東發是黃春生的幺弟,也是黃河明先生的父親。由於是家中老幺,他備受疼愛,在家境艱困的條件下,仍一直接受教育。加上天資聰敏、勤奮好學,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台北工業學校,並進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工作。在那裏,他結識了後來的人生伴侶——吳鸞女士。二戰末期,東發先生與台灣電力設施一道經受了戰火的洗禮,他個人在一次回家途中差點被美軍飛機炸死,而台灣電力設施則被戰火嚴重損毀。台灣光復前夕,一名日本工程師預言:“不出三個月,台灣將會一片黑暗。”當時臺電六千多名員工,大專畢業的臺籍職員只有十幾人,日本人撤走後,台灣電力的恢復與重建確實面臨巨大困難。然而,在以黃東發先生為代表的台灣電力工作人員艱苦努力下,台灣島短時間內就修復了大部分設備,並於1948年全面恢復供電,打破了日本人的預言,大長中國人志氣。此後,東發先生繼續為台灣電力事業奔走,直至1980年從區域經理的職位上退休。他將一生的精力奉獻給了台灣的“光明”事業,堪稱台灣“電力功臣”。黃河明先生説,他從父親身上學到的生命智慧是:“做事要認真,做人要誠信”。

  黃春生和黃東發兩兄弟雖然人生道路迥異,但他們的為人處世都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也謹遵了黃氏祖訓教導。他們的人生經歷,可以説是上世紀台灣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即一方面奮力推進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又無比珍視中華傳統文化。正是由於台灣有千千萬萬象黃氏兄弟這樣的同胞攜手奮鬥,才造就了今天兼具傳統與現代之美的寶島台灣。

  種德傳芳——一位台灣現代企業家的家國情懷

  黃河明先生是台灣知名企業家,曾擔任台灣惠普公司董事長、悅智全球顧問公司董事長等職務,並榮獲“李國鼎管理獎章”、“HP全球總裁品質獎”。這位享譽國際的現代企業家,在67歲時親自編撰並出版了一本家族史——《種德傳芳——黃東發先生與吳鸞女士百齡紀唸書》。這本家族史以他的伯父、父母雙親的生平事跡為主要內容,追溯了黃氏家族的歷史根源,介紹了黃氏家族渡海來台的落腳點之一——艋舺的歷史風貌以及黃氏家族在艋舺墾殖發展、最終成為當地望族的經過。全書除了作者自述,還收集了大量親友信件、訪談和珍貴照片,字裏行間洋溢著對父母長輩和大陸黃氏先祖的孺慕之情。書的最後一章,特意記載了作者于2012年6月利用去廈門出差的機會,到晉江市池店鎮潘湖村黃氏宗祠尋根祭祖的經過,作者稱之為“一趟豐富的心靈之旅”。

  在書的後記中,黃河明先生這樣解釋書名“種德傳芳”:“我希望有機會讀到這本紀唸書的子孫後代,除了能和我一樣,緬懷先人的事跡外,對於他們所強調的價值觀能夠深入理解。在待人處世方面緊守分際,認真負責;在自己從事的工作崗位上,發揚先祖父母傳給我們的美德和能力,造福人類社會。”拳拳赤子之心、殷殷囑託之意,躍然紙上。

  江夏黃在台灣——兩岸共同書寫黃氏家族故事

  黃姓是台灣第三大姓氏,約佔台灣總人口的6%。武漢市江夏區是黃氏繁衍發展中心古江夏郡的所在地,有“天下黃姓出江夏”之説。為了彰顯“兩岸一家親”的血脈親情,武漢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自2018年起開始籌劃為遷徙到台灣的黃姓同胞撰寫一部史書,記述他們移民、開發台灣的艱辛歷程,抒發他們身處他鄉、心懷故土的家國情懷。

  2018年4月,武漢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組織了有關專家學者和黃氏宗親代表一行七人赴臺,開展了一次尋訪台灣“江夏黃”之旅。參訪團從高雄入島,沿西海岸一路北上,考察了彰化、台中、桃園、台北、新北等黃姓人口比較集中的縣市,所到之處,受到了台灣黃氏宗親的熱情接待。在台北市江夏黃種德堂,參與接待的黃浤福先生得知參訪團要編寫這樣一本書,馬上想到堂兄黃河明曾送給自己一本他親自撰寫的家族史,於是留下了參訪團成員之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楊國安教授的聯繫方式,隨後將這本書寄給了楊教授。

  從台灣考察歸來,楊國安教授馬上投入到緊張的編寫工作之中。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餘,通過各種途徑查閱了100余部台灣黃氏族譜及大量台灣地方史資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編撰完成了20余萬字的《江夏黃在台灣》一書。黃河明先生所著的這本家族史的部分內容,也作為珍貴史料被收錄進了書中。

  2019年年底,《江夏黃在台灣》正式出版發行。武漢市本打算再次組團赴臺贈書,誰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兩岸正常交流交往陷於停滯,只好改用快遞寄送的方式。黃浤福先生收到書後,倍感欣慰。他稱讚這本書史料非常紮實,説:“你們對台灣黃姓歷史的了解真是比我們自己還清楚啊!”

  2021年2月初,南京台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黃立家先生攜帶三十本《江夏黃在台灣》返台。在台北,他專門抽空拜訪了江夏黃種德堂,再次向他們贈書。種德堂大宗祠理事黃增奇、執事黃浤福、台北黃氏宗親會執行長黃永銓等出面接待。他們共同商議決定,向江夏黃台灣總會推薦此書,由總會向台灣各地黃氏宗親會推廣發行,並建議發動台灣各地黃氏宗親會供稿,請楊國安教授團隊再次執筆,續寫江夏黃在台灣的故事。會面結束後,他們在種德堂大宗祠門前留下了文章開頭所寫的珍貴合影。

   江夏黃在台灣的故事只是兩岸無數悲歡離合的一個縮影。雖然暌違百年之久,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和文化傳統一直在延續,這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深沉的力量。雖然表面會有大大小小的逆流回流,但最終改變不了兩岸走向融合統一的歷史大勢!


  (作者:肖丹  原載于《兩岸關係》2021年第4期)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