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豫臺視窗 > 姓氏根親

兩件“珠山八友”瓷板畫組屏:以畫入瓷 雅俗共賞

發佈時間:2021-08-24 13:02:33

  瓷板畫,既是瓷又是畫,從明代中期出現至今,數百年間不斷傳承與發展,如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洛陽民俗博物館兩件精美的“珠山八友”瓷板畫組屏,就完美呈現了我國傳統繪畫、陶瓷藝術的精華。

  洛陽民俗博物館館長田國傑介紹,“珠山八友”,即清末民初,江西景德鎮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是我國瓷板畫藝術集大成者。他們共同成立“月圓會”瓷藝社,以畫會友,以會聚友。

  “珠山八友”作品以畫入瓷,以胎為紙,秉承求變創新的結社宗旨,所繪的山水、人物、花卉、動物無不光彩傳神、栩栩如生,其筆法、墨韻、色彩和同時代海上畫派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而創立了濃艷俏麗、風格獨特的“新粉彩”瓷藝畫派,藝術成就為時人所重。

  畢伯濤瓷板畫組屏,淡雅清新

  這組屏風共五扇,木框,中間所嵌瓷板畫為“珠山八友”之一畢伯濤的畫作。(圖①)

  組屏整體繪圖佈局分為四層:上層為木雕陽刻吉祥花卉;二層為嵌入式瓷板畫,主題畫面為鹿、鶴、石,左上方的款識內容分別為松鶴延年、鹿鳴紫荊、鹿鳴鶴舞、壽祿皆全、祿壽嘉年;三層為木雕陽刻人物圖案;四層為描金牡丹、松樹、仙鶴等花鳥吉祥圖案。

  鹿與“祿”諧音,包含福氣、好運之意,鶴取“合”之音,松代表健康長壽。整體圖案寓有“六合同春、富貴吉祥、健康長壽”之意。仔細端詳,畫中的“鹿”“鶴”,形神兼備、構思精妙。田國傑介紹,作者通過對它們骨骼結構、皮毛花紋等內外形體特徵的精緻描繪,賦予其生命氣息和鮮明性格。

  畢伯濤,早年師從鄱陽畫家張雲山學習紙畫,旅居景德鎮後專攻陶瓷粉彩,擅長翎毛花卉,瓷畫以用筆工細、淡雅清新著稱,作品極富生活氣息且標新立異,神形兼備。

  劉雨岑瓷板畫組屏,生動傳神

  這組屏風同樣為五扇,木框,中間所嵌瓷板畫為“珠山八友”之一的劉雨岑的畫作。

  組屏整體繪圖佈局也是四層:上層為木雕陽刻吉祥花卉;二層為嵌入式瓷板畫,主題畫面為“雞”(圖②),左上方的款識內容分別為“兄弟同行肩並肩,神采飛揚主人造”“小時傍母花輕午,啄粟常尋草堂春”“平時在暗常先覺,一唱東方太陽來”“平時不敢輕言語,一唱千門萬戶開”“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桔紅走將來”;三層為木雕陽刻人物圖案;四層為描金牡丹、仙鶴等花鳥吉祥圖案。整體圖案有“富貴吉祥、健康長壽”之意。

  田國傑介紹,這組屏風的主題畫“雞”與一旁的詩句,以及邊框的花鳥、人物等都能兩兩相對,用抽象含蓄的方法描繪了一幅舐犢情深、兄弟和睦的幸福之景,畫面富有清新的田園生活氣息。

  比起畢伯濤,劉雨岑要年輕得多,他是景德鎮現代彩繪奠基人潘陶宇的弟子,尤擅長陶瓷粉彩花鳥。其創立的“水點桃花”畫法,用含有色料的水筆,依次點染在相應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傳統填色的粉潤效果,又有生動傳神的韻味,備受推崇。新中國成立後,劉雨岑先後在多所院校教授中國畫和陶瓷藝術,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陶瓷藝術人才。

  本報記者 智慧 通訊員 張秋茹 燕亞東 文/圖

  ▶▶ 名詞解釋

  瓷板畫,又稱瓷畫,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可裝裱或嵌入屏風中作觀賞用。

  (來源:洛陽日報 人文河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