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豫臺視窗 > 豫臺淵源

台灣根在固始的顯現

發佈時間:2021-08-25 09:04:33

固始後裔遷徙至臺路線圖

  北原南山的人口過渡地帶光州固始,因為是最終入臺的河洛姓氏離開河洛的啟程處,台灣姓氏根的顯現也較為突出。 至今還有相同的口語鄉音,閩南語、客家話、固始方言,是詔代河洛話的“活化石”。固始地有春秋時期邑人鄉賢孫叔敖起築的水利灌區,漢唐時已居住諸多河洛姓氏士族,形成諸多河洛姓氏而名的村莊集市,諸如陳族、五族、林族、胡族、洪族、鄭營、李家、詹家、黃家、曾家、張家、蘇岡、羅集、何圍等等。台灣多數族譜記載的來自河南“光州固始”,即出自這裡。台灣詹氏、余氏,都曾到固始尋找祖籍的先祖遺址。福建晉江李氏受台灣李氏委託,曾到固始“祖師廟”尋根。最近發現記載詔太宗孫“定淮公愷”避武則天隱匿固始的族譜。蘇氏、蔡氏也有宗譜發現。固始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的故里,也是閩王王審知的故里,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和靖海侯施瑯將軍唐代祖先的故里。

  開漳聖王陳元光故里有“陳氏將軍祠”,在固始城東六十多華里處,為固始浮光陳氏祖祠,初建於唐玄宗天寶年間。東漢建武間,潁川郡陳孟璉為固始侯相,薨葬固始浮光山下,“子孫因家焉”。浮光山是固始安陽山的主峰,陳元光《故國山川寫景》“浮光昂岳望,固始秀民鄉”之“浮光昂岳”,即指此。浮光山下有陳元光祖父陳克耕墓,浮光山頂有祀陳元光的祖母廟,名大山奶奶廟,始建於唐,今又復建。清順治《光州志•仁賢列傳》記載:天寶六年,陳元光孫陳醴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無意仕進,回祖居地“再新而居之數年”,後又奉詔入閩“領漳州事”。陳醴孫陳章甫奉父永命復居祖籍舊居。其後又入居閩地龍岩。至明代萬曆初年,有陳元光三十六世孫陳華任光州刺史,頗有政績。從福建詔安縣遷居台灣的陳氏,應是傳到四十多世了。

  閩王王審知故里有“王家寨,在固始城東四十多華里泉河故道西岸,古名建安鄉肋龍集臨泉村,今名分水鄉王堂村,有《奉常王氏宗譜》鑒。”王審知先祖為瑯玡王氏,晉時遷江淮廬江縣,廬江與固始毗鄰。唐貞元中,五世祖王曄任固始縣令,“民愛其仁,因留家焉”。族兄王彥英隨王審知入閩,後對新羅。王彥英孫王彬入宋進士及第,官至太常寺少卿,年老休官由京都歸固始故里。“王家寨”宅地十余畝,四面環水,惟南面有路道,典型的舊時耕讀世家莊宅。王家寨南首舊有王家祠堂,今王堂行政村即因祠堂而名,現固始分水鄉籌劃復建歷史文化古建築“王審知故里祠”。唐固始縣今王曄之裔傳至今也四十有餘世矣。

  鄭成功祖籍故里舊有鄭家饗堂,位於固始城南二十華里史河西岸。固始鄭氏歷史悠久,鄭家饗堂西有祖墓地三處,墓地周邊有鄭氏居住,其中一處西去祖祠十余華里,名“牛亡牛地”。

  靖海侯施瑯將軍祖籍故里,臨濮堂施氏遺跡歷史悠久。縣南施大莊、施家河、燕子地施氏祖墓地,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台灣根在固始的歷史、姓氏文化,城鄉可尋。正如《新編蘇氏大族譜•世界蘇姓宗宗總會會歌》中寫的那樣:“河南省,固始縣,祖國尋根源。” (華廣網)

  (來源:華夏經緯網)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