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豫臺視窗 > 姓氏根親

王姓

發佈時間:2021-08-25 09:14:30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

  “王”字,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週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王姓建立了:新、趙漢、齊、燕、鄭、趙、前蜀、北平、閩、蜀、安陽、高麗等政權。 歷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

  宋朝、元朝、明朝第1大姓。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1月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為全國第一大姓。王姓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海南、陜西、甘肅、新疆16個省(區、市)第一大姓。

  姓氏起源

  1、太子晉後裔(姬姓王氏)

  始祖姬晉

  始祖姬晉

  周靈王長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于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瑯琊、山西太原,最終形成瑯琊王氏、太原王氏。

  2、畢公高後裔(姬姓王氏)

  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于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于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後,後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于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後,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史稱“蘭陵王氏”。

  3、周平王后裔(姬姓王氏)

  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長孫姬赤(姬泄父之子)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取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臨猗王氏”。

  4、西周桓公姬揭後裔(姬姓王氏)

  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

  5、比幹後裔(子姓王氏)

  王字演變

  王字演變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比幹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幹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從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6、陳胡公後裔(媯姓王氏)

  帝舜的後代媯滿被封于陳,史稱陳胡公,至陳完在齊國任官後,改為田氏。秦滅齊後,齊王后裔田義,為避仇家,改姓王氏,史稱“元城王氏(大宗)”,世居河北大名梓縣。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新朝的開國皇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氏。分支另有:北海王氏(小宗)等。

  7、太子丹後裔(姬姓王氏)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姬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史稱“北京王氏(大宗)”。分支另有:薊縣王氏(小宗)等。

  8、少數民族後裔(雜姓王氏)

  屬於漢化改姓王氏。今天的滿族、蒙古族、苗族、羌族、彝族、傣族、侗族、佤族、景頗族、哈尼族、土家族、裕固族、維吾爾族、黎族、高山族、京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王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遂改為漢姓王氏。這些王氏,史稱“蠻荒王氏”。

  9、完顏後裔

  完顏氏是中國歷史上女真族的著名姓氏,曾在北方建立了金朝。金朝滅亡後,其後裔散居於各地。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將他們的姓賜成了“王”。

  10、成吉思汗後裔

  成吉思汗皇室後裔,隱居中原600年,5萬後人如今改為“王姓”。1982年的時候,王成後人向上級提交並被予以受理,終於實現了回歸本族的願望,但沒有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姓氏,現在後人已經繁衍到5萬多人。

  11、朱元璋後裔

  王姓村民自稱朱元璋後裔,拿出600年前畫像後,專家眼睛都直了。在河南的一個偏遠地區,有個小村莊中住著200戶村民,而他們自稱是朱元璋後代,但隱姓埋名,現在全改姓王了,很多人拿出了當時的文物,這也確認了他們確實是朱氏子孫。

  遷徙傳播

  王姓,在先秦、漢晉時期,一直以華北地區為主要的活動地區,發展十分迅猛。隋朝時,王姓各支向各地遷播。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南遷福建,建立閩國,成為五代十國之一,是福建王姓的總開山祖,史稱開閩王氏(小宗)。明朝永樂年間,這支王姓,開始進入台灣地區,遂改稱“閩台王氏(大宗)”。

  人口分佈編輯 語音

  歷史上王姓的分佈和遷移

  宋朝時期(西元960—1279年),王姓大約有5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7.7%,為宋朝第1大姓。王姓第1大省是山東,約佔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4.7%,佔山東總人口的12.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北、四川、河南、山西,這五省王姓大約佔王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佈于江西、陜西、浙江,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國形成了陜晉冀豫魯、贛浙以及四川三大塊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元朝時期(西元1271年─1368年),為元朝第1大姓。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按照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關姓氏頻率研究方法,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獻,採集統計樣本,根據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貫或居住地、工作地區、文獻表明的地點進行統計,從而推算出當時全國姓氏的期望分佈頻率。

  明朝時期(西元1368—1644年),王姓大約有6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7%,仍為第1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王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緩慢得多,600年中王姓人口總增加率僅僅為5%,凈增加了30萬。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于浙江(13.7%)、江蘇(13.1%)、山東(13.1%),這三省王姓大約佔王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于江西和山西,這兩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躍成為王姓第1大省。南方王姓在這600年中有了發展,兩廣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其時比率已經降了一半。宋、元、明期間,王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而四川地區王姓人口主要向湖廣地區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魯豫晉冀陜兩大塊王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王姓的分佈

  截至2018年底,王姓的人口已達到1.015億人。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王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佈于四川、安徽、江蘇、遼寧、黑龍江、山西、湖北、陜西、浙江、甘肅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東居住了王姓總人口的10.5%,為王姓第一大省。

  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而北方區又乙太行山為分水嶺,東部為高密度的王姓地區。西部為低密度的王姓區。王姓分佈很廣,但很不均衡。

  王姓在人群中分佈在王姓在東北、內蒙古大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寧夏、陜西北部、甘肅東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區、海南大部,王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達到16%,其覆蓋面積僅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9%,大約54%的王姓人口居住於此。

  各省(區、市)第一大姓

  各省(區、市)第一大姓

  長江以北其他地區、青海東部、新疆北部、雲貴川、廣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見的區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佈比例為4.4--8.8%,其覆蓋面積佔了國土面積的36.3%,大約36%的王姓人口居住於此。

  在中國,截至2014年,東部地區佔了王姓總人口的38.3%,中部佔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佔了王姓人口23.5%,東北佔了王姓人口的12.2%。

  截至2019年,“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氏,同時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海南、陜西、甘肅、新疆16個省(區、市)第一大姓。

  (來源:百度百科)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