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包括東營、濱州、濰坊、德州、淄博、煙臺6市的19個縣,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人口985萬人,分別佔全省的16.9%和10.5%;2008年實現GDP4756億元,佔全省的15.3%。多年來,黃河三角洲的發展一直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援,國家先後將其列入“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視察指導,去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黃河三角洲地區視察時,就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國家各部委高度關注黃河三角洲規劃發展,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組織25個部委,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在國家戰略層面上編制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務院又迅速批復同意了這個規劃,為黃河三角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路子和重點。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最具開發潛力的大河三角洲之一,經過多年的開發與保護,已經具備了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基礎。
一是土地資源優勢突出。擁有未利用地800多萬畝,每人平均未利用地0.81畝,比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平均水準高出近45%;淺海面積1500萬畝,黃河沖積每年還可為這裡新造土地1.5萬多畝。
二是地理區位條件優越。黃河三角洲北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相鄰,與天津濱海新區陸上距離只有80公里、海上距離78海裏,與大連市海上距離122海裏。
三是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地質儲量達50億噸和2300億立方米,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地下滷水靜態儲量約135億立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海鹽和鹽化工基地。
四是科研實力比較雄厚。擁有中國石油大學等著名高校和一批國家級石油科研開發機構。
五是交通運輸體系完備。擁有萊州、濰坊、東營、濱州4個港口,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4個;榮成至烏海、長春至深圳、青島至銀川等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黃驊至大家洼、德州至龍口至煙臺等鐵路幹線已開工建設,將為這裡的開發提供通暢的鐵路大動脈。
六是産業發展基礎較好。初步形成了一批競爭力較強的支柱産業、骨幹企業和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知名品牌。原油産量佔全國的15%,紡織生産能力佔全國的17%,黃金加工量佔全國的32%,原鹽産量佔全國的37%,石油裝備製造業産值佔全國的40%,溴素産量佔全國的85%。
七是生態系統獨具特色。黃河三角洲處於大氣、河流、海洋與陸地的交接帶,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物種資源豐富,具有大規模發展生態種植業和養殖業、開展動植物良種繁育、培育生態産業鏈、發展生態旅遊的優越條件。
濰坊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