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風景名勝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

發佈時間:2021-09-02 00:33:23

  舊稱東泰山,別名東鎮,是沂蒙山主脈,林地面積1587.6公頃,覆蓋率為73.7%,1992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3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中國之山,有五嶽之分,又有五鎮之別。泰山為東嶽,沂山為東鎮。古稱一方的主山為鎮,“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為其州之鎮”。位於臨朐縣南部的沂山,既有海拔1031.7米的高度,又跨越南北50多公里,東西20多公里,覆壓數百平方公里。環繞在主峰玉皇頂的周圍,屹立著29座不同姿態的奇峰,便為魯中一地之鎮了。古人曾稱它是“嵬嶷磅薄,與岱埒尊,表鎮東方而萃秀,實齊東之巨鎮也”。故素有“泰山為五嶽之首,沂山為五鎮之首”之説。左思《齊都賦》雲:“神岳造天,唯此山可以當之。”由於沂山獨居魯中,巍然聳立,山巒重疊,群峰競秀,松林茂密,風景秀麗,歷代在此設關、建廟、立祠、樹碑之事甚多。名人墨客來此遊覽,傾慕其雄偉奇秀,留下了不少詩句題咏,文化遺跡比比皆是。明吏部尚書喬宇賦詩讚曰:平生溪山頗登陟,如此名山初見之。徘徊盡日不忍去,似覺岩壑生春姿。

  宋太祖趙匡胤最先欽封沂山,有宋乾德三年(西元965年)禦碑為據。傳説趙匡胤曾在沂山與後周大將韓通激戰。幸有沂山之神相助,趙匡胤才得戰勝韓通。緣於此,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天下建立大宋之後,便欽封沂山為東鎮。並在沂山東麓之九龍口處建東鎮廟以為紀念,還曾攜文武百官親臨祭告。由於歷代朝廷有望秩之典,加之沂山雄偉秀麗,大家名士、騷人墨客,慕名而至,觀光覽勝。自此,元、明、清各朝沿襲祭之,東鎮沂山名聞天下。

  東鎮碑林 東鎮廟建於宋朝初年,每當帝王將相封祭沂山,總要立碑碣以紀之;又有名人墨客,也往往題詩鐫碑以紀之。留下大量碑碣,遍佈廟院內外,叢矗如林。至清末,東鎮廟前已計有大小碑碣360余方,形成了規模宏偉、氣勢壯觀的東鎮碑林。有禦制碑文40余幢。其中有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禦碑;宋仁宗景佑禦碑;元成宗世鐵穆耳大德二年(西元1298年)詔封沂山為東安王的蒙漢兩文碑;明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朱元璋詔封“沂山之神”禦碑;清康熙手書“靈氣所鐘”禦碑;清乾隆親筆“大東陪岳”禦碑。其他碑刻,除禦遣欽差和地方官告祭東鎮所留外,余碑也是椽筆名流,遊覽沂山題咏。如明永樂四年(西元1406年)征伐安南黎蒼父子犯邊的祭告碑;宋戶部尚書北海太守范仲淹詩碑;宋禮部尚書蘇軾詩碑;明弘治進士陳鳳梧讚咏沂山的手書行草詩刻等。其撰文、書丹,盡出名人之手,不但記述了歷代封建王朝致祭東鎮的香火盛事,也記載了當時軍事、政治和自然災害等狀況,還歌頌了東鎮奇山異水、秀麗絕佳的風光,碑刻字體,正、草、隸、篆、行書、狂草均有;鐫刻形式,陰刻、陽文、雙勾俱全。東鎮碑林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産,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學、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東鎮廟碑碣成林,四週蒼松翠柏,古木參天,碑林與松林相輝映,蔚為壯觀。可惜近代其廟及東鎮碑林因年久失于修葺管理,又經風雨剝蝕和戰亂摧殘,損壞嚴重。特別是日寇入侵時,竟拆碑以修建大關橋,碑林慘遭破壞。1976年,政府撥專款對東鎮碑林進行挖掘、考察和修復。至1999年春,已復立古碑100余幢,初步恢復了碑林的面貌。

  百丈瀑布 出東鎮碑林逶迤西去,先有以“百丈瀑布六月寒”寫進《臨朐八景詩》的一大景觀──百丈瀑布。當6月雨季,沿“之”形路口轉進山谷間,崎嶇山路行進1公里許,先聞霹雷之聲,響徹谷中。再前行西望,但見壁陡如絕,高峭如劈。百丈懸崖之巔,清流如帶,怒濺而下,百丈瀑布竟如一匹白練垂下九天。遊人乘興逼近,則細霧濛濛,落水擊石,水花四濺,如萬粒銀珠飛崩。崖下巨石如席,四週峭壑陰森,松柏凝寒,積雪常至四五月不消,雖驕陽盛暑,至此亦感寒氣襲骨,使人有“六月寒”之感。懸崖半腰中,原有“仙客亭”。石壁上鐫有明隱士雪蓑書寫的傅希孟(明嘉靖三十六年臨朐知縣,蒲州人)聯“山靜凝神氣,泉高識道源”。年深日久此亭連同石刻已被衝擊墜毀崖下。崖北側有“呂祖洞”,洞旁石縫中有古松--萬年松。對面石壁上,鐫有兩個大字,方逾徑丈。百丈瀑布之下,便是玉帶河,即汶河上游了。臨朐並非不乏水源,然山頂有此泉涌,自澎湃而成瀑布之大觀,令人嘆絕。百丈瀑布,如“水天上來”,其詩情畫意,使歷代文人留下了頗多詩篇。明朝刑部尚書喬宇《沂山瀑布》雲“丹崖陡絕三百丈,宛如白龍身倒垂”。

  玉皇頂 遊人攀緣溯水而上,行約2.5公里處,但見沂山主峰--玉皇頂,因建有玉皇廟而得名,海拔1031.7米,巍然聳立,氣勢磅薄,有盤山公路可達山頂。登山遙望,一覽眾山,萬山下伏若丘,水庫如鏡,河流如帶,適夕陽殘照,余輝回映,遙望諸峰,皆凝碧如黛,唯高出一截的玉皇頂涂成一片桔紅。加之彩雲籠罩,晚霞流飛,使天際、峰巒、溪壑皆歷歷在目,其景謂之“沂山晚翠接雲端”。山欲雨,則山巔聚雲如蓋,故有“沂山戴笠,雨不一日”之説。

  古寺 主峰東側有一片古式圈椅型山坳。這裡虬松蒼翠,密竹蔭深。寺廟內外有迎客松、蟠龍松、栗抱松等千年古木。栗抱松為一株合抱粗的栗子樹,腰間生出一棵茁壯的小松樹,遊人無不稱奇。據傳在東漢時期,這裡建有一座古寺,當年殿宇崇麗,古木聚秀,曾有僧侶百人,佛像千尊,晨鐘暮鼓,香煙繚繞。至元代遭受火災,廟宇盡毀。古寺舊址上,僅有一幢石碑,成為歷史的見證。但千載古松猶存,其枝幹虬屈盤旋,千姿百態,難以名狀。周圍十余裏多松柏,形成碧波的林海,蔚為壯觀。松濤澎湃,鳥韻悅耳,奇花異草,坡滿谷盈。石縫泉涌,清流甘洌。晚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更增其幽谷神韻。古寺遺址處,已建起青磚紅瓦的林場管理處和遊客接待室。古寺高墻下,滲出一縷清泉,名“玉帶溪”。這就是流經百丈崖的汶河之源頭。

  黑風口 從古寺北上,約500米處,兩壁陡削如石門,透過石門,正對著百丈深谷。此處山風料峭,名曰“黑風口”,傳説為黑旋風李逵“沂嶺殺四虎”之處。至今,這裡層山障日,怪石嵯峨,樹木茂密成林。

  雙崮 沂山諸峰,唯“雙崮”最為奇險。所謂“雙崮”是“獅子崮”與“歪頭崮”的合稱。位於玉皇頂西北,各因形而名。二崮東西對峙,峭峰刺破雲表,疊秀挺奇。中間峭峪萬丈

  ,白雲翻滾。玉皇頂西北為歪頭崮,異峰突起,三面懸崖,唯南側一小徑可盤旋而上。途中,石壁上刻有四個隸書大字“人世蓬萊”,其大如鬥。沿小徑攀險而上,過一拱形石門,內有石廟,廟名“碧霞宮”,乃祀泰山老母之處。峰巔野榆山臘、黑檀叢生,蔭翳蔽日。碧霞宮上方山巔有一石穴,名曰“天池”。池東側,有一巨石探出絕壁,擁身石上,便知此巨石竟與山頂不相銜接,發出顛動之聲,名曰“探海石”,晴日淩晨登石可觀東海日出。

濰坊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