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長治概況

平順縣

發佈時間:2021-09-06 02:55:40

[地理位置]

平順縣地處太行山南端的上黨盆地邊緣地帶,突兀于晉、冀、豫三省的黎城、潞城、涉縣、壺關、林州五縣(市)環繞之中。境內溝壑迂迴,峰巒迭嶂。

[自然條件]

       全縣總面積1550平方公里。土地面積15.5萬公頃,耕地1.278萬公頃。礦藏15種。主要河流5條,其中濁漳河最大,境內全長53公里。

 

[氣候]

 年平均氣溫9.5℃,年降水量533.1mm。這裡乾旱少雨,水源奇缺。平順東南高而西北低,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植被稀薄的自然環境,致使每至雨季,暴雨驟降,溝溝發水,千流交匯,滾滾泥龍肆虐衝刮。山坡越衝越光,越來越高;山溝越衝越窄,越來越深。水發鬧洪災,水過鬧旱荒。

 

[歷史]

 平順山勢險惡,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後趙石勒曾在此修築石頭城(今石城村)屯兵儲糧;明代中葉的陳卿起義,持續十幾年,波及晉、冀、豫三省。陳卿“憑險以拒汴師”,使“三晉震恐”“唯帝念哉”,直接撼動了明王朝的統治。清末民國初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天門會起義以平順為依託,起義的烽火燃及晉、冀、豫三省部分地區。

抗日戰爭時期,平順是太南根據地的腹心地區,成為大後方。朱德、楊秀峰、楊獻珍、何長工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居住和戰鬥,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解放戰爭時期,平順縣為可靠的後方,上黨戰役後勤指揮部就設在這裡。平順人民發揚老根據地的革命傳統,出兵、出力、出錢、出物.全力以赴參加了上黨、豫北、豫西、臨汾、太原等戰役。平順人民還曾兩度遴選優秀幹部渡黃河、跨長江開闢新區.為解放全中國和新解放區的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 資源]

平順山多,大山深藏無數寶藏。據初步勘探表明,大山蘊藏有鐵、硅、大理石、石膏等礦。鐵礦儲量2424萬噸;硅礦儲量2.6億噸;磷、鋁、鉀、銅、銀、水晶礦等儲量也相當可觀。

平順縣境內有濁漳河、虹霓河、奔底河、十字河4條河流,水能理論儲量9.2萬千瓦,開發利用3.3萬千瓦。1996年平順已建成小水電站22處,總裝機41台,裝機容量2.3萬千瓦,年均發電量4 500萬千瓦。

平順山奇,集無數奇異風光,存諸多古跡名勝。境內有構成太行大峽谷主要組成部分的玉峽、虹霓、濁漳大峽谷;有龍慮山、靖林山、青羊山、龍門山等風景區;有鴉銜石、劉秀心肝、馬刨泉、藏龍橋、風門口、魯班壑、小西天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狐仙洞、五龍洞、冰淩洞、桃花洞、蒼龍洞、黑龍洞、烏龍洞、漳水五龍洞、紫雲洞等天然溶洞;還有金燈寺、大雲寺、龍門寺、九天聖母廟、天臺庵、淳化寺等千年古剎和明惠大師石塔、三晉第一碑、玉峽關碑銘、虹梯關碑銘等古代文化遺存。發展旅遊得天獨厚。

 

 

 

 

 

中共長治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