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是“楊公忌”。傳説楊公有13個兒子,從正月起,每月死1個,一年中13個兒子死光,其中七月死2個,兒子的死期就叫“楊公忌”。俗有“楊公忌日月月有,就怕七月二十九”,故定此月此日為“楊公忌”,是最不吉利的日子,諸事不宜,不能走親戚、看朋友,否則會大禍臨頭。
老年人的年齡,忌説73歲、84歲。俗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因此,73歲、84歲的人,應少説一歲,或多説一歲。
小孩打噴嚏,認為不吉利,大人則連聲説:“狗百歲、驢大大,老驢是你乾媽媽”,意能以此避去邪氣,使小孩免病免災。
小孩出麻疹,稱“恭喜”、“出喜”,須在門楣掛塊紅布,除家人外,他人不能入內。
婦女生孩子,沒有燒過滿月香,忌諱到別人家去。
對男性挑著物品剛放下的扁擔,忌跨腳過去;忌從男性的衣服、帽子上跨過;女性的衣服忌曬在男性衣服的上風,忌諱將下衣曬於人們穿行的高處。
來了客人忌在客人當面掃地。饋贈禮品多用雙數。探望病人一般不宜在下午或晚上。
住屋忌諱門窗迎面有煙囪、窗洞、門相對,若遇此情況,則用一玻璃鏡子嵌在門頭上或窗戶上,以反照避之,免除不吉。
有上人去世守孝在家,忌諱帶孝到別人家去。尤其是逢年過節,更須忌之。
吃飯時,忌諱筷子豎插在飯碗上。
寫信忌用紅墨跡,如用紅筆寫則認為是絕交信。
吸毒解放前,明禁暗縱。民國25年(1936年),縣成立禁煙辦事處,主持禁煙事宜,但又另設有“特貨供銷處”,出售鴉片、嗎啡、海洛因(白麵)、專供吸毒者所用。民國27年秋,日軍在遵陽街開設“義成”土膏店,南大街開設“義和”土膏店,公開營業;又設“戒吸所”,名為戒吸,實為吸煙所。至解放前夕,滁城煙館共有40余家,賣海洛因的20余家。解放後,人民政府嚴令禁絕。
賭博以花牌(紙牌)、麻將、牌九、骰子、四子寶(麼二三四)等為賭具。解放前,滁縣城鄉因賭博傾家蕩産,賣妻鬻子的不計其數。官府口頭上禁賭,實際上不管,有的甚至窩賭,開賭場,聚賭抽頭。解放後,人民政府嚴令禁賭,把賭博列為刑事犯罪,一經發現,輕則批評教育,重則繩之以法。在人民政府宣傳打擊下,賭風日斂。80年代,由於經濟條件好轉,城鄉賭博現象有所抬頭,政府雖一再禁止,但屢禁不絕。
娼妓舊時,有的旅館、客棧公開養妓女賣淫。滁城的“文波旅社”、“滁陽旅館”均專養有幾個妓女,其他旅館則時有時無。有時也有人帶外妓到旅館嫖宿的;或有暗娼。
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嚴禁賣淫,對娼妓進行教育和改造,幫助她們重新做人。
覡巫覡巫專以下神、過陰、觀亡等替人禳災祈福為職業。覡,為男巫師,俗稱“天師”;巫,為巫婆,俗稱“仙姑”、“道媽子”。“下神”的覡巫,給“著魔”(即生病)的人祛災治病,由病家邀其進入病人室內畫符念咒,巫者謊稱神入“附體”,巫師多手持寶劍,東揮西斬捉“鬼”;巫婆則手揮桃樹枝,用男性的褲子散開包住“鬼”,然後朝衣服上抽打,謂之“鬼”被逮住。以香灰充“仙丹”,毒害病人。“過陰”的巫師或巫婆,詭稱在陰司當差。家庭有人屢次遇到不吉利事而心神不安,則認為上代在陰間“受罪”,來家反應,因此影響活人,便邀覡巫治理。巫人設香案,先問明要找的死者情況,佯裝到陰府探聽死者在陰間受什麼罪,或有什麼要求,家人則花錢請巫師或巫婆設法祈禱為其“免罪”。“觀亡”的巫婆,以練就喉底腹部發音,詭稱帶死者到陽間和家屬對話,叩問在陰司的情況。如説死者在陰間受罪,家人即花錢乞代免災。
算命占卜算命瞎子算命,將年月日時配以天干地支排成“八字”,掐算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克,詭稱犯某星宿,以此推算命運富貴貧賤以及禍福兇吉,男女匹配(會八字)等等。 a
相面民間又稱“看相的”,有面相、手相。以審視五官形態、七竅位置、痣點位置、掌指紋路、臉面胖瘦、膚色氣色等,依此尋繹出手紋、面部特徵所象徵的氣數,推算吉兇、禍福、貴賤、貧富、壽夭等,付破費錢,授以送兇化吉的做法,以求免災得福。
占卜民間稱“打卦”、“搖卦”、“抽籤”。占卦者用竹子或木片刻製卦爻,一正一反為陽爻、陰爻,刻上八卦等圖案。占卜時,將其抽出(或搖或拈)擺開,看是什麼卦,查對卦辭,再由卜卦先生破解、引申。此外尚有“黃雀叼卦”,由黃雀將卦爻銜出。尋人尋物的“打時”,其方法是:用左手除姆指、小指外的三指關節,代表大安、小吉、流連、速喜、赤口、空亡6個吉兇名字。根據來人所報時辰,按某月、某日、某時順序排列至某一關節,以此推出時間、地點、方向的線索以及存在和失落等等。
測字求測人指(或寫)一字,測字先生以漢字加減筆劃,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加以附會,以推算吉兇,並指出破兇化吉的辦法。
迷信鬼神舊時,農村各方相距幾裏建有土地廟(亦稱小廟子),農民逢年過節燒香、拜祭,祈求保祐。同時各地有寺廟。家中每遇事不遂或大人小孩不適,就到廟中菩薩面前燒香,求神保祐,事果如願,便到廟中還願。
久旱不雨時,抬出“城隍菩薩”或“土地老爺”,放在露天地任烈日曝曬,或沿村週游,求神賜雨。如此往往持續數日,直至下雨,才將“城隍”、“土地”抬回廟中。
民間有人將狐狸奉若神明,忌諱直呼其名,以免被狐狸精惹上。凡惹上狐狸精的,男的叫“大仙”,女的叫“仙姑”。有的人家在屋閣上設大仙堂子,供神龕,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燒香祈禱。家中有人身體不適,就求大仙保祐。
求子、取“仙水”治病。沙河鎮迎新村草頭村民組紫塘堰上有棵松,樹旁有一小水池,200年來民間有人生病,常來此燒香叩頭,然後舀一碗水回去給病人喝,説是能治好病。九面塘附近有一古井,亦有四方八鄰人前往燒香,舀“仙水”。有求子心切的人,選良辰吉日前往豐樂亭南面龍池處,拾小石子往龍池中心拋,若打中中心,即預示能生兒生女。
小孩有病昏睡,認為是魂魄離體,要“喊魂”。孩子的媽媽手執桃樹枝和小孩穿的棉衣到村口200米處,邊走邊喊小孩的名字,後面跟隨一小孩(約七、八歲)則連聲接應。待走回房門喊聲停止,把手裏的衣服蓋在小孩身上,即視為魂附體了。
也有小孩怕冷發燒,家人以為被上代或新去世的人碰著,則要“出湯氣”。方法是在家門口放一碗清水,水中插三根筷子,順筷淋水,邊淋邊按順序稱呼先人名字,如筷子豎直不倒,即為碰到某先人。家人即燒紙,祈禱先人保祐後人安康,並表示病好後上墳還願。 a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科學文化知識普及,迷信鬼神者已稀少。
滁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